• 手机站
  • 微信
  • 搜索
    搜新闻
    您的位置:首页 > 商业

    文远知行Robotaxi开放运营一年:服务出行14.7万次,体验类乘客占34%

    11月25日消息,中国首个全对外开放的自动驾驶出租车(Robotaxi)服务——文远知行Robotaxi,公布运营一周年成绩单:共安全完成147,128次出行,服务用户数超60,000,无任何主动责任事故。

    在运营一周年之际,文远知行与清华大学交通研究所共同发布中国首份Robotaxi乘客调研报告,报告显示文远知行Robotaxi已经积累下近三成忠实用户,每周至少乘坐一次文远知行的自动驾驶出租车,有37%的受访乘客表示可以现在就乘坐全无人驾驶的Robotaxi。

     

     

    文远知行自2019年11月28日在广州市黄埔区开启Robotaxi运营,用户无需任何申请、审核,只需下载WeRideGoApp即可呼叫使用。2020年6月,文远知行Robotaxi上线全国性聚合打车平台高德,进一步提高开放程度,通过更多平台走向大众。

    在黄埔区城中心144平方公里范围内,文远知行Robotaxi设立了200多个上下车点,连接市民日常出行场景。每周一到周日,从早八点到晚十点,文远知行Robotaxi穿梭在居民小区、办公楼、商场、地铁、公交站点之间,与传统交通工具共同承载城市出行。

    在文远知行Robotaxi开放运营一周年之际,文远知行创始人兼CEO韩旭说:“运营数据和调研报告体现出文远知行Robotaxi持续开放运营成效显著,取得了行业与市民的双重认可,一方面为自动驾驶行业的商业化落地打开新的局面,另一方面也为文远知行赢得了落地无人驾驶的先机。”

    更多报告内容如下:

    报告显示,运营一年以来,文远知行Robotaxi从传统出行市场赢得一批忠实用户,28%的乘客每周至少乘坐一次,其中15%每周乘坐达到三次及以上。持续的开放运营让Robotaxi在出行市场中赢得一席之地,并帮助我们看到自动驾驶落地对城市交通可能产生的影响。

     

     

    中青年群体是文远知行Robotaxi的主要乘客,近九成是全职员工,近80%拥有本科以上学历,大部分拥有驾照。这些乘客中,有大部分来自传统出租车/网约车市场。近六成乘客使用文远知行Robotaxi进行日常通勤。

     

     

    文远知行Robotaxi在运营管理方面得到了乘客的认可,调查显示,乘客对“车内整洁度”、“安全员的印象”、“App的使用评价”的满意度分值相对较高。对于自动驾驶技术带来的乘坐体验方面,“礼让行人和非机动车”、“驾驶安全感”也得到了较为满意的评价。

    有80%左右的受访者表示将在未来的生活中继续使用Robotaxi或推荐朋友、同事和家人也使用Robotaxi。有近九成乘客呼吁文远知行Robotaxi服务范围拓展到更多区域。由此可见,文远知行Robotaxi的乘客对自动驾驶寄予厚望,愿意主动接受和推广新的出行方式。

    清华大学副教授、交通工程与地球空间信息研究所所长李瑞敏高度评价了这份乘客调研报告对无人驾驶行业的参考价值:“自动驾驶技术在未来的逐步成熟及大规模应用将会给城市交通系统带来多方面的影响,然而,受制于缺乏实际道路运营的自动驾驶落地案例,很多问题得不到有效的验证。文远知行在广州黄埔区一年以来的Robotaxi运营为深入研究自动驾驶的各种影响提供了良好的契机。”

    文远知行Robotaxi乘客是中国首批自动驾驶服务的体验者和使用者,他们对于技术发展和无人驾驶落地有着更加理性、乐观的态度。报告显示,有37%的受访乘客表示“现在就可以”接受乘坐全无人Robotaxi,有39%认为要全无人驾驶安全测试一年后可以乘坐。

     

    (新媒体责编:syhz0808)

    声明:

    1、凡本网注明“人民交通杂志”/人民交通网,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如需授权转载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

    2、部分内容转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电话:010-67683008

    时政 | 交通 | 交警 | 公路 | 铁路 | 民航 | 物流 | 水运 | 汽车 | 财经 | 舆情 | 邮局

    人民交通24小时值班手机:17801261553 商务合作:010-67683008转602 E-mail:zzs@rmjtzz.com

    Copyright 人民交通杂志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复制必究 百度统计 地址:北京市丰台区南三环东路6号A座四层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号:京B2-20201704 本刊法律顾问:北京京师(兰州)律师事务所 李大伟

    京公网安备 11010602130064号 京ICP备18014261号-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1659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