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手机站
  • 微信
  • 搜索
    搜新闻
    您的位置:首页 > 商业

    铁路绿色通道,助力“智能时代”老年人无忧出行

    据相关媒体报道,春运临近,中国铁路哈尔滨局集团有限公司在便利智能服务的同时,进一步强化传统服务,积极推动解决老年人在智能技术面前遇到的出行难题,进一步完善便利老年人出行的服务措施,确保老年人日常交通出行便利。

    近年来,随着我国交通运输新业态、新模式的蓬勃发展,数字化智能化技术服务已经应用到我们日常生活中,如网上预约购票、手机扫码支付等,对中年人、青年人来说,这是幸福的,可以带来诸多便利,然而对老年人来说,却是面临的一道道生活难题。 据相关数据了解,“十四五”期间,我国老年人口将突破3亿。根据《中国互联网发展状况统计报告》,2019年,在我国60岁及以上老人中,有近2亿人从未接触过网络。

    为了帮助老年人更好地融入数字化智能时代生活中,为他们提供更周全、更贴心、更直接的出行服务,铁路部门从实际出发,采取多举措,从购票、进站、乘车等一系列环节,为老年人开通绿色服务通道,帮助跨越“数字鸿沟”,摆脱被“智能所困”的状态,满足老年人出行乘车需求,实现安心快乐畅行,处处体现了对老年群体浓浓的人文关怀。

    设单独售票窗口,解决老年人实际购票困难。在我们生活中,部分老年人落后“智能时代”发展步伐,不会使用智能手机,不会在网上购票,每次出行购票时仍需去车站窗口排队等候、并使用现金支付方式,赶上出行高峰期时购票排长队一等就小半天,身体容易疲劳。为了能够方便老年人购票,铁路部门紧贴老年人实际需求,从细节着手,提升自主服务意识,在各车站特设立“老年人购票优先”服务窗口,并备足零钱,确保满足老年人现金购票找零的需求。采取粘贴大字体的标识、适当放大麦克风音量等措施,来保证视力、听力比较弱的老年人,在购票过程中能够看得清、听得清,并指派专人为一些使用手机扫码支付、在自助售票机购票或手机扫健康码的老年人提供一些指导帮助,每一项措施,每一个细节,都体现了铁路部门帮助老年人出行购票所提供的温馨绿色服务。

    设立绿色进站通道,提供老年人优先进站服务。老年人在进站候车时,由于年老行动不便、不会手机扫码等原因,经常产生许多烦恼,对他们来说,出行最需要的就是便利、快捷、舒适。为使老人进站候车时感到轻松、快捷,铁路部门在有条件的进站验证口、安检口,设立进站绿色通道,供老年人等重点旅客优先进站使用,并在各车站的候车室设置老年人候车专座,让老年人能够坐下来好好休息一会,吃点东西,为旅途乘车做好体能储备。为老年人旅客在候车、检票环节提供便捷、温暖的服务,老人在享受到铁路专项优质出行服务的同时,也感受到铁路部门所提供的温暖关怀。

    进行出行旅途登记,满足老年人旅途乘车需求。每个人乘车都需要一个舒适、安全的乘车环境,特别是老年人乘车更需要特殊的关注。在乘车服务中,铁路部门及时为老年人旅客进行服务登记,填写“助老服务卡”,了解服务需求,做好重点旅客提示服务,为老年旅客及时提供助老帮扶服务,处处体现“以人为本”的服务理念。每一声问候、每一张卡片都饱含着对老人旅客的特殊关爱。笔者感觉特别暖心的一个服务,就是通过铁路12306网站购票的旅客,系统自动识别60岁以上老年旅客并优先安排下铺,并在12306客服服务中心及各车站已经全面开展老年人预约服务工作,提前掌握老年人出行的需求,更加体现人性化的优质服务。

    关心关爱老年人的生活,为他们出行带来更多便利、幸福,这是包括铁路在内社会各界的共同责任。铁路部门始终牢记人民铁路为人民的宗旨,尊重老年人、关爱老年人,不断提升服务品质,积极为老年人购票、进站和乘车等各环节提供绿色服务通道,满足差异化出行需要,让“智能时代”下的老年人实现无忧出行,享受旅途幸福。(李菊艳)

    (新媒体责编:syhz0808)

    声明:

    1、凡本网注明“人民交通杂志”/人民交通网,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如需授权转载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

    2、部分内容转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电话:010-67683008

    时政 | 交通 | 交警 | 公路 | 铁路 | 民航 | 物流 | 水运 | 汽车 | 财经 | 舆情 | 邮局

    人民交通24小时值班手机:17801261553 商务合作:010-67683008转602 E-mail:zzs@rmjtzz.com

    Copyright 人民交通杂志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复制必究 百度统计 地址:北京市丰台区南三环东路6号A座四层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号:京B2-20201704 本刊法律顾问:北京京师(兰州)律师事务所 李大伟

    京公网安备 11010602130064号 京ICP备18014261号-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1659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