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手机站
  • 微信
  • 搜索
    搜新闻
    您的位置:首页 > 商业

    再续前缘,董明珠布局商业新版图

    今年,张翰和董明珠倾情加盟观察类综艺《初入职场的我们》,作为职场女强人董明珠的综艺首秀,她一改往日霸气严厉的模样,面对00后实习生,露出一脸标准“姨母笑”,金句频出。小编作为毕业没多久的职场“打工人”自然而然的成为了这档综艺的忠实观众,节目后,细致耐心“董姐姐”变身雷厉风行的“董总”,再燃造车梦。

    8月31日,格力电器发布公告,公司通过参与司法拍卖公开竞拍方式,竞得银隆新能源股份有限公司30.47%股权。同时,董明珠将其持有的银隆新能源17.46%股权对应的表决权委托公司行使。本次交易完成后,格力电器将合计控制银隆新能源47.93%的表决权,银隆新能源将成为公司的控股子公司。

    为何说“再”燃造车梦呢?这还要从五年前说起。

    那时格力电器董事长董明珠对银隆新能源心仪已久,她在2016年1月接受采访时曾表示:“我认为银隆新能源很可能成为珠海第二个千亿企业。”

    2016年8月,格力电器发布收购方案,拟通过发行股份方式以130亿元的收购价格收购珠海银隆100%股权,使其成为上市公司全资子公司。据董明珠当时表示,投资银隆看中的是其“钛酸锂电池技术”,不仅是为造车。但该方案因遭到格力电器小股东的反对被否,格力电器决定终止筹划发行股份购买资产事宜,收购银隆暂告一段落。尽管格力收购银隆方案被否,但董明珠一心买银隆的心没有动摇。当年12月,董明珠以个人名义,联合万达、京东等知名企业,以30亿元共同入股银隆新能源,共计持股22.388%。其中,董明珠投资10亿元。此后,董明珠多次进行增持。2017年董明珠在珠海银隆的个人持股比例达到17.46%,成为银隆新能源第二股东,仅次于由银隆创始人魏银仓控制的广东银通投资控股集团有限公司。

    2018年11月,让人意想不到的是董明珠与魏银仓正式决裂。银隆新能源被曝出大股东魏银仓及原总裁孙国华等通过关联交易侵占公司利益,涉及金额超过10亿元。因大股东涉嫌侵占公司利益等违法行为导致的公司治理问题,银隆新能源融资受限,产能未能完全释放,近两年出现亏损。

    “董小姐”造车只好告一段落。

    如今“重圆旧梦”的格力电器,对于新能源这方面依旧是信心满满,格力电器表示,本次交易完成后,公司将充分借助银隆新能源的纳米级钛酸锂技术,并在现有锂电池产能的基础上,推动银隆新能源储能产品在公司储能相关的电器产品、新能源等板块的应用,全面加速现有多元化业务发展。

    而对于这件事网上众说纷纭,过早唱衰。

    有人重提当年董明珠孤注一掷造手机的例子,2015年3月份,董明珠发布第一代格力手机,不过配置和外观都显得非常过时,定价却为1600,同类产品中显得太贵了。在格力员工和经销商内部消化的情况下,第一代手机销量尚不足10万台,第二代不到一万台,第三代上市首日销量不过百。格力手机,已经名存实亡了。他们认为格力电器造车无疑“重蹈覆辙”。

    有人说,事实上,银隆主打的钛酸锂电池技术路线早就被市场抛弃,而三元锂和磷酸铁锂才是市场主流,董明珠造车失败的结局,早就写好。

    有人说,贾跃亭为造车却失去乐视,沦为现在的局面;戴森斥巨资近200亿元造车试,最后官宣造车项目流产;恒大投入超470亿元的,汽车资产亟待接盘方出现……格力是“浴火重生”还是“引火烧身”还未可知。

    但,格力电器董事长兼总裁董明珠在今年表示,自己不盲目跟风,实际上看的是这个方向,新能源是未来的发展方向,不会盲目跟风。

    近年来,互联网界掀起了一波“造车热”,各大互联网厂商纷纷下场造车。2020年9月华为在北京举办的智能汽车解决方案生态论坛上,正式对外公布了其在智能网联汽车方面的最新成果和产品。2021年3月30日,小米春季新品发布会接近尾声之际,雷军终于宣布:小米正式进军智能电动汽车行业!雷军称这是他人生最后一次重大创业项目,他愿意押上人生全部的声誉,亲自带队,为小米汽车而战。2021年5月18日,美的旗下的威灵汽车在合肥举行三大产品线投产暨发布会,公布了五款新产品,电动压缩机、电子水泵、电子油泵、转向系统的EPS电机和驱动电机。

    如今,新能源汽车正在风口之上,格力电器与银隆新能源“再续前缘”,董明珠是否能交出满意的答卷呢?互联网造车究竟何去何从?让我们拭目以待。(本刊记者/白晓娜)

    (新媒体责编:qiaoyidan)

    声明:

    1、凡本网注明“人民交通杂志”/人民交通网,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如需授权转载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

    2、部分内容转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电话:010-67683008

    时政 | 交通 | 交警 | 公路 | 铁路 | 民航 | 物流 | 水运 | 汽车 | 财经 | 舆情 | 邮局

    人民交通24小时值班手机:17801261553 商务合作:010-67683008转602 E-mail:zzs@rmjtzz.com

    Copyright 人民交通杂志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复制必究 百度统计 地址:北京市丰台区南三环东路6号A座四层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号:京B2-20201704 本刊法律顾问:北京京师(兰州)律师事务所 李大伟

    京公网安备 11010602130064号 京ICP备18014261号-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1659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