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手机站
  • 微信
  • 搜索
    搜新闻
    您的位置:首页 > 商业

    苏州金龙创新定制!浚县惠龙公交打造城乡公交客货邮融合样本

    2021年12月,河南省鹤壁市浚县,农田里冬小麦长势良好,受灾住房正在加快重建。城乡之间,浚县惠龙公交公司(以下简称“惠龙公交”)数百辆纯电动公交车,往来穿梭。

    抗洪救灾时,这些公交车出车1000余辆次,安全转运受灾群众和抗洪工作人员数万人。生产生活走上正轨,这些车辆不仅是服务城乡的公交车,更兼具客货同网融合的城乡交通运输一体化创新探索。

    客货同网融合 走在创新前沿

    7月中旬以来,受连续强降雨和上游分洪影响,浚县作为主泄洪区和行洪区受灾严重。惠龙公交也受到洪灾影响,经营遇到困难,但依然积极努力。

    惠龙公交办公室主任王雪刚表示:“在浚县‘一县一网一公司’布局中,惠龙公交是城乡交通运营保障的主体,必须有所担当。而且我们的城乡公交车,还承担着城乡物流快件配送、城乡通电商等等职能,正是灾后重建所需要的。”

    驾驶员帮助群众

    据了解,浚县2015年启动城乡道路客运一体化发展,经过几年整合重组,逐步取消了承包经营,建设完成以惠龙公交为主体的城乡公交网络布局,实现了“一县一网一公司”和公交全域化。

    2016年,浚县被评为河南省城乡道路客运一体化发展示范县,2020年7月,通过河南省“万村通客车提质工程”示范县创建验收。

    2021年09月,被交通运输部授予第二批农村物流服务品牌。

    2017年以来,在实现全域公交、全县城乡公交通达率达到100%的基础上,惠龙公交探索“城乡公交+物流配送”创新运营模式,进而建立客、货、邮、电商合作体系。

    交通运输部不久前公布的第二批61个“城乡交通运输一体化示范创建县”,浚县成功入选。作为浚县城乡公交网络主角,惠龙公交在推动“客货邮同网融合、多站多网合一”的城乡交通运输一体化发展的创新实践,得到更高层面认可。

    扎根乡村 打通城乡运输渠道

    从浚县历经沧桑的明代古城墙、大运河和黎阳仓遗址,到村口房前;从日常进城务工、上学,到民间社火、正月古庙会,惠龙公交服务着浚县数十万群众城乡交通往来。

    目前,惠龙公交已开通城乡公交线路40多条,投入营运公交车辆近300辆,覆盖浚县7个镇、438个行政村。

    遍布浚县乡镇、四通八达的城乡公交线网,同时也是综合运输网,集合了“城乡公交+物流配送+邮政+车站+城乡通电商+旅游服务+劳务输出”等多项职能。穿行于城乡之间的公交车,成为了综合运输的载体。

    王雪刚表示,“惠龙公交是从传统农村客运、公交企业改革转型而来,面对运输行业的多元化趋势,我们还是要扎根乡村,围绕客车这一载体,从服务上做文章。在上级部门支持下,捎货进城、寄送包裹等城乡往来业务开始标准化、规范化运营,并结合电商业务,为农产品进城、工业品下乡打通了渠道,取得了不错的效果。”

    据了解,沿着城乡公交线路,惠龙公交建立了县、乡、村三级物流配送服务网络,日均快递收发单量已达2万单,高峰时达到4万单/天。村邮站、超市、农资服务社、移动营业厅等农村群众聚集点,都成为综合运输服务站(点),除了物流配送,还提供劳务输出、预约定制用车、旅游服务以及农资信息、农产品网上销售与实体展示等多种综合型服务。

    定制公交车解决大问题

    “城乡公交+物流配送”的服务模式,盘活了资源、丰富了运营业务,也解决了物流进村难、带回了城乡客流,实现了多赢。

    多元化需求,也对客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既要向新能源化升级,符合环保、降低使用成本,又要适应运输需求变化。

    王雪刚介绍,从2015年采购第一批120辆纯电动公交车开始,到今年新采购40辆纯电动公交车,惠龙公交现有近300辆公交车,90%都是新能源纯电动公交车。“其中,苏州金龙海格客车8米、31座纯电动车型,安全、节能效果突出,体现了客车制造的高品质;而且,海格客车创新、服务意识比较强,车辆定制化灵活及时,兼顾到乡村道路复杂路况及大空间、舒适度提升,比较符合运营场景实际需要。经过这些年深度合作,现在海格客车占到惠龙公交车辆总数一半,是我们新购客车的重要选择。”

    惠龙公交最渴望的车型升级,是车辆行李区改为客车后部封闭载货空间,但工信部目前尚未有相应准入标准。

    2021年8月,交通运输部、公安部、农业农村部等九部门联合印发《关于推动农村客运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提出深入推进客货邮融合发展。这让惠龙公交等“交邮融合”试点企业感到非常振奋。

    王雪刚表示:“其实,苏州金龙海格客车较早就了解到我们这方面需求,启动了相应产品的研发。从样车设计来看,货物装卸考虑周到、科学合理,我们非常满意。希望车型公告工作能尽快推进,因为全国各地都有这样的需求。”

    (新媒体责编:zpl05-02)

    声明:

    1、凡本网注明“人民交通杂志”/人民交通网,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如需授权转载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

    2、部分内容转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电话:010-67683008

    时政 | 交通 | 交警 | 公路 | 铁路 | 民航 | 物流 | 水运 | 汽车 | 财经 | 舆情 | 邮局

    人民交通24小时值班手机:17801261553 商务合作:010-67683008转602 E-mail:zzs@rmjtzz.com

    Copyright 人民交通杂志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复制必究 百度统计 地址:北京市丰台区南三环东路6号A座四层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号:京B2-20201704 本刊法律顾问:北京京师(兰州)律师事务所 李大伟

    京公网安备 11010602130064号 京ICP备18014261号-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1659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