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北平原初冬,北风夹带着刺骨的寒意肆意地刮着。沿着中国北纬38度线,红色革命圣地西柏坡盘桓于太行山东麓,坡下则是国家西煤东运的黄金通道——朔黄铁路,它如一条钢铁巨龙,穿越太行山脉,连亘华北平原,蜿蜒至渤海之滨。
呜……一辆满载货物的神华号列车从朔黄铁路三汲站至西柏坡站区间疾驰而过,卷起的风将轨道两旁的狗尾草吹得左右摇摆。远处,一些身穿红色反光马甲的作业人员“点缀”在布满黑色煤渣的狭长轨道线上,格外显眼。迎着寒风,中铁一局电务公司朔黄铁路自闭改造工程的作业人员正在加紧施工,为即将来临的三汲站开通做好准备工作。
“防护员注意,黄柏坡方向有列车过来,注意防护!”对讲机里传来急切的声音。
“收到!大家提高警惕,有车来了,注意安全!”防护员王宝平提高了嗓门喊着。
朔黄铁路是国家I级干线、双线电气化铁路,列车运输密度很大,几乎每隔几分钟就会有车从轨道上疾驰而过,安全有效的防护在施工中显得尤为重要。为了保障作业现场安全,项目给每个小组都配备了一名防护员,时刻注意列车的运行情况,他们保障着既有线作业人员的人身安全和列车的行车安全。沿着隔离网外的小路往前走,路很窄,仅能容一人通过,隔离网另一边就是疾驰的货运列车,走在边上,随时都能真真切切地感受到它呼啸而过的气势。每走几米,就能和正在施工的队员们“偶遇”,只见大家排成一列,各自分工,水平测量,电缆支架安装、焊接,发电机搬运,最后是刷漆标注,整个过程一气呵成,像是流水线作业,秩序凛然。
“两站的区间有将近十几公里,工作量很大,我们干活儿必须要稳、准、快,进度才赶得上来!”郭鹏悦说道。
“别看火车跑得快,我们可纯靠腿走,这一天区间走下来,也算是高强度‘野外拉练’了!”尚冠军附和着。
“当然跟大临铁路项目比起来,这都是小菜一碟。”牛亚洲在一旁笑呵呵的说。
西柏坡站——三汲站——灵寿站,七分公司负责两个区间近27公里的信号系统改造施工,仅敷设光电缆就有近197公里。每天,清晨到日暮,这些行走在朔黄线上的信号人都会顶着寒风,迈着步伐,往前推进……
往朔黄铁路东北方向继续前进,便到达三汲站,它位于西柏坡站和灵寿站的中间地带,也是此次项目部将要完成改造升级并开通的首个站点。落日余晖下,藏在山坳中那栋新建的白色信号楼被映上了漂亮的“红妆”,就像一位等待出阁的“姑娘”,好日子将近,她也害羞的红了脸。二楼的信号机房,人声鼎沸,热火朝天,大家都在忙着为这位“姑娘”准备“嫁妆”。走近一看,十余名信号工正“藏”在三排信号机柜的夹层中忙着各自手中的活儿。刘鑫拿着抹布小心翼翼的擦拭着线缆和继电器上的灰尘;王锦瑞手拿万用表仔细为每一根线缆较号;每一组机柜上,作业人员都细心地贴上标有不同型号的红色标签;机柜顶上,上走线的线缆支架纵横交错,黄进红和燕儒军两位信号专业的“行家”正一丝不苟地整理着支架上的线缆。这些信号人的手好像拥有魔力,千丝万缕的线缆经他们的手一番摆弄,竟变得平滑如丝,层次分明,杂乱的设备房也变得干净整洁,一尘不染。“信号专业既是‘技术活’,也是‘面子活’,不光要好用,还要好看,展示出咱们信号团队的实力。”一直在现场跟盯的七分公司党总支书记宋鹏程说道。工期再紧张,信号专业也不会降低要求,在工艺上下足了功夫,始终坚持高标准、高质量的施工标准,在线缆敷设、柜内配线上进一步改革创新,不断提升工艺标准,还特意将室内槽道采用有机玻璃地板,让施工工艺一目了然,充分展示。
“要分工到人,明确责任,我们再仔细核对一遍!”另一边的控制室里,信号专业负责人耿波正和总工张楠正讨论着倒接开通的具体方案。信号系统是现代化铁路的“神经”,既有线改造升级就是要在不影响铁路运营的情况下完成神经系统的“手术”,不仅要找对经、号准脉,还要明了“病理”下对“药方”,才能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手术”,稍有半点出错或超时顶点,都要按事故处理,这对个人和企业来说都是难以承受的责任。为此,有着十几年铁路信号施工经验的耿波也是亲自操刀,安排组织施工,分解施工方案,把施工细节落实到每一条电缆、每一个单元甚至每一个插口。为了做好万全准备,项目还提前对深埋地下难以确定的管线,开挖管线探沟核实理清,不断摸排,掌握信号系统的“七经八脉”,全力确保拆旧、过渡、换新工作能在规定的50分钟“天窗”内完成。
傍晚5点半,北国的黑夜早已拉开序幕,气温比白天又降了几度,低至零下,冷得人直打哆嗦。信号楼外面,魏博博、张斌正和几个年轻的小伙子们奋力挥舞着铁锹,他们将开挖电缆沟时堆积的沙土一袋一袋地装进麻皮口袋,再整齐地堆放在一旁,并将电缆沟两侧的地面清理出来,以便后续电缆割接、接续的作业面更加宽敞、干净。这是信号人一直以来的准则,严格按照文明施工管理要求,做到“工完、料净、场地清”。不远处,韩江涛带着七八个队员开始电缆割接作业,这是开通前必要的准备工作,将新电缆进行割接、剥头,穿入接续盒,并对既有电缆完成核对,做好标记。只见8根手臂粗的黑色电缆,被队员们徒手盘卧成圆润的弧形,他们一手捏着电缆头,另一只手握着小刀轻旋,哗地一下,紧紧包裹着的48条缆芯就四散而开,再用手钳从缆芯边缘处将外皮抽离,泛着金色光泽的铜芯便被一一剥开裸露出来,末端被套上红色小管,等待与既有电缆的接续……夜色中,借着几盏头灯的微光,可以清楚地看到,他们每个人都屏住呼吸,全神贯注,手被冻得通红也全然不顾,呼出的气在空中凝聚成白色,而散开的缆芯在信号人的手中绽开成红色的莲花……
我幡然顿悟,这不正是谦虚谨慎,艰苦奋斗,敢于斗争,敢于胜利的西柏坡精神最好的体现?原来,中铁一局人始终以铁军意志,攻坚克难,逢山开路,遇水搭桥,筑造条条通途,赓续红色血脉,传承红色基因。
角声寒,夜阑珊,人未眠。
呜……又一辆满载煤炭的列车从朔黄线上飞驰掠过,携携卷起轨道旁的狗尾草随风飘零,西柏坡静谧的山坳里,信号人依旧迈着坚定地步伐,奋战正酣。(通讯员/刘陈)
机柜配线
线缆敷设工艺
电缆支架焊接
开通前割接准备
傍晚的朔黄铁路线
(新媒体责编:zpl05-02)
声明:
1、凡本网注明“人民交通杂志”/人民交通网,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如需授权转载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
2、部分内容转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电话:010-67683008
人民交通24小时值班手机:17801261553 商务合作:010-67683008转602 E-mail:zzs@rmjtzz.com
Copyright 人民交通杂志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复制必究 百度统计 地址:北京市丰台区南三环东路6号A座四层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号:京B2-20201704 本刊法律顾问:北京京师(兰州)律师事务所 李大伟
京公网安备 11010602130064号 京ICP备18014261号-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1659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