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手机站
  • 微信
  • 搜索
    搜新闻
    您的位置:首页 > 商业

    深耕长三角地区 大发地产坚持“1+1+X”战略

    1月3日,大发地产发布公告称,2021年累计实现合同销售金额约375.63亿元,同比增长约23.9%;合同销售面积224.96万平方米;对应的平均销售价格为每平方米约16698元。

    据悉,大发地产2021年销售目标为360亿元。按此计算,2021年大发地产已超额完成年度目标。

    良好的业绩取决于大发地产成功的战略布局和对市场的精准把控。大发地产自确定「1+1+X」战略以来,坚持深耕长三角地区及成渝都市圈,适时布局国家黄金城市群。

    据中报显示,2021年上半年,大发地产在温州及芜湖等地新增7宗优质土地,总货值约197亿,新增地块均位于大发熟悉及于当地有优异销售成绩的城市。此外,在大发地产的土地储备中约80%的土储位于一、二线城市,长三角地区占比约82%,土地储备优质且有潜力,助推公司后续长期的盈利增长。

      “悦Ai生活”全生命周期服务大发地产以情景地产开创生活新方式

    一个企业的成功,除了战略布局之外,离不开消费者对产品的认可。大发地产准确把握客户对居住的需求,践行“为生活而创造”的品牌理念,以自身的品牌实力提升客户的居住幸福感。

    大发地产凭借25年深耕城市的经验以及对人居需求的洞察,构建起多维立体、全龄化的生活空间,匠心打造24悦爱社区,并升级璞悅、熙悦、融悅、铭悅四大产品线,为业主提供全生命周期服务。

    image.png

    持续打造满足客户需求的高品质产品服务,是企业真正的竞争壁垒和品牌价值内核,是驱动企业稳健发展的根本因素。

    大发地产秉承“为生活而创造”的理念,认为产品力、服务能力等综合指标是房地产企业对未来人居发展的核心价值与恒久逻辑。在产品营造过程中,大发地产深入挖掘客户的真实需求,融入专业的见解。

    大发地产开发了8大悦情景系统,4大悦居体系到悦Ai生活,并以产品为核,用户为先,从时间、空间、情感三大维度出发,提炼了由表及里的,从内到外的“悦Ai生活”全生命周期服务主张。

    “悦Ai生活”,包含“体验环”、“质造环”两大能量环。“悦Ai”是对“更具体验感”全生命周期生活的一次践行。大发地产希望在“体验环”、“质造环”双环驱动下,对不同生命阶段都做到全龄化关怀,兑现悦爱社区的美好憧憬,实现悦系产品力环环相扣,为居住空间提供更多的情感增值,让热爱贯穿始终,不断焕新悦爱生活。

    值得注意的是,大发地产融合“悦Ai生活”设计理念的同时,严格实施“1+5+5+1”工程管控体系。2021年该体系已在成都、扬州、温州等七座城市落地,获得多项国内外荣誉。

    其中御璟云玺(成都)、景悦星辰展示中心(扬州)分别荣获“REARD全球地产设计大奖组委会”颁布的“第六届REARD全球地产设计大奖”建筑金奖、室内设计荣誉奖。璞悦珑山(成都)展示中心荣获由悉尼设计协会颁布的2021SYDNEYDESIGNAWARDS金奖、翰林九境(温州)荣获2020-2021智慧社区标杆项目、国璟府示范区室内设计荣获法国双面神GPDPAWARD国际设计大奖2020InnovativeAward

    大发地产正在不断聚集“用户”思维,捕捉用户真实的敏感点,形成迭代生长的自动闭环,为实现悦居生活不懈努力。

      大发地产关注企业核心价值追求稳定长期发展

    近年来,随着国家宏观调控政策的升级,国内房地产市场环境复杂多变,行业总体压力不断加大。在新的政策环境下,大发地产将积极融入国家战略、坚决响应政策导向,在坚定高质量发展战略方向的同时,持续为员工、客户、股东、社会创造价值。

    image.png

    关注股东价值,守好企业发展的根本。大发地产将扎实做好经营管理,关注权益签约、权益回款和股东现金净回笼。

    实现客户价值,回归企业经营的初心。大发地产将提升自己的客户价值标准,建立市场口碑,作为长期发展的驱动力。

    成就员工价值,挖掘企业壮大的源泉。员工价值是企业做大做强的源泉,员工是股东价值和客户价值的创造者。大发地产要保证有竞争力的员工福利收入水准,激活员工的创新精神。

    自2018年10月在港交所挂牌上市至今,大发地产在追求企业的高质量发展同时,也在产品质量管理、绿色项目建设等多个维度积极践行社会企业责任。

    目前大发地产已成立环境、社会及管治委员会(ESG委员会)。2021年大发地产设立绿色融资框架,透过发行绿色债券、筹集绿色贷款和其他形式的融资,用于资助或再融资符合标准的绿色项目。

    据统计,截至目前大发地产共有13个项目获得二星级绿色建筑设计标识证书或设计批覆。其中10个项目建筑节能率65%,3个项目达到75%。

    (新媒体责编:pl0901)

    声明:

    1、凡本网注明“人民交通杂志”/人民交通网,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如需授权转载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

    2、部分内容转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电话:010-67683008

    时政 | 交通 | 交警 | 公路 | 铁路 | 民航 | 物流 | 水运 | 汽车 | 财经 | 舆情 | 邮局

    人民交通24小时值班手机:17801261553 商务合作:010-67683008转602 E-mail:zzs@rmjtzz.com

    Copyright 人民交通杂志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复制必究 百度统计 地址:北京市丰台区南三环东路6号A座四层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号:京B2-20201704 本刊法律顾问:北京京师(兰州)律师事务所 李大伟

    京公网安备 11010602130064号 京ICP备18014261号-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1659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