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手机站
  • 微信
  • 搜索
    搜新闻
    您的位置:首页 > 商业

    纳豆激酶溶栓能力那么强,为什么没被做成药品?!

    1980年,著名的“下午两点半实验”震惊医学界,须见洋行教授因此被称为“纳豆之父”,从此“纳豆激酶”在国际上掀起了一番研究热潮:

    美国联邦食品药品监督署(FDA),充分肯定纳豆激酶对于心脑血管疾病的预防、康复效果。

    美国心肺血管病专家Martin和Konhei两位博士说,纳豆激酶是现有的心脑血管疾病最有效的溶栓剂,安全且无毒副作用。

    美国心脏学会(AHA)公布:许多大型研究证实,纳豆激酶降低血栓病患者死亡率可达30%以上。

    2001年中国科学家袁淑云研究发现,纳豆激酶具有降血脂作用。

    2003年4月11日《人民日报》报道纳豆激酶可溶化血栓。

    从以上关于纳豆激酶的研究或报道可以看出,纳豆激酶的溶血栓、降血脂等功能早在多年前就在国际上得到高度认可。

    问题来了,既然纳豆激酶功能如此强大,为何不做成药物应用于解决血管问题?

    这要从最早研发生产纳豆激酶产品的日本生物科学研究所说起。

    该研究所1987年底启动纳豆激酶产品的研发工作,直到1998年,第一代日本纳豆激酶才实现产业化生产,以当时的科研水平,若考虑将纳豆激酶开发成药物,意味着可能还得再耗时10年左右,以完成新药上市所必须要做的临床试验。

    假设纳豆激酶成功以新药的身份在2010年前后于日本上市,也会因临床试验及其它各项投入的关系推高产品价格导致无法实现普及。这与日本生物科学研究所当初"尽可能让更多人服用上纳豆激酶"的产品开发初衷相去甚远。

    因此,日本生物科学研究所最终放弃将纳豆激酶开发成药物,纳豆激酶便以纳豆激酶营养补助食品上市并延续至今。

    而在中国,由于目前还未有纳豆激酶的药物申报标准,也没有临床认证医院和成熟的毒理试验模型,解决这些问题需要大量的时间和资金投入,面临着跟当年日本生物科学研究所相类似的问题。

    最后,从纳豆激酶的成分特性来看,安全无毒副作用,不需要像其他抗凝药物如阿司匹林等不间段地进行临床监测,也不需要医生跟踪指导,所以没有非要做成药物的必要。

    纳豆激酶产品虽然在国际上被广泛应用于预防血栓,但在国内的研究和科普相对缺乏,行业暂无相关标准和监督机构,导致国内纳豆激酶产品市场鱼龙混杂,因此,在选购纳豆激酶产品时,只考虑纯度、活性还不够,以下这几点也非常重要:

    1、不含维生素K。维生素K具促进凝血功能,临床上主要用于治疗新生儿消化道出血及颅内出血等,会抵消纳豆激酶的溶栓效果。

    剔除大豆异黄酮。大豆异黄酮对女性体内雌激素水平低下有补充作用,但对雌激素水平高或者患有子宫肌瘤、乳腺增生等的女性则不宜食用。对男性更无益处,长期服用可能会弱化男性特征。

    不含嘌呤。 嘌呤的代谢产物尿酸会以钠盐的形式沉积在关节、软组织、软骨和肾脏中,引起组织的异物炎症反应,最终引发痛风。

    赛立复纳曲金是美国品牌赛立复推出的一款呵护血管健康的膳食补充剂, 据消费者反馈,是现今市面上在疏通堵塞、畅通血管、降血脂等方面表现极好的纳豆激酶产品。

    赛立复纳曲金,每粒纳曲金含有5000FU纳豆激酶,活性是日本纳豆激酶的2倍,溶栓能力是日本纳豆激酶的6倍,是真正的高活性、高含量、高吸收率,更重要的是,产品安全系数也更高,拥有不含嘌呤检测报告,痛风患者可放心服用;不含维生素K1的检测报告,可以更好地发挥纳豆激酶的高效溶栓效果的同时,对血管不会造成伤害。

    (新媒体责编:pl0901)

    声明:

    1、凡本网注明“人民交通杂志”/人民交通网,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如需授权转载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

    2、部分内容转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电话:010-67683008

    时政 | 交通 | 交警 | 公路 | 铁路 | 民航 | 物流 | 水运 | 汽车 | 财经 | 舆情 | 邮局

    人民交通24小时值班手机:17801261553 商务合作:010-67683008转602 E-mail:zzs@rmjtzz.com

    Copyright 人民交通杂志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复制必究 百度统计 地址:北京市丰台区南三环东路6号A座四层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号:京B2-20201704 本刊法律顾问:北京京师(兰州)律师事务所 李大伟

    京公网安备 11010602130064号 京ICP备18014261号-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1659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