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海涛
这是七月的普通的一周,天气连着几天都是乌云密布天色灰青。看向窗外,才发现黄豆大的雨滴窸窸窣窣地打落在我家玻璃窗上。看着看着,雨越下越大,愈发在玻璃窗上发出噼里啪啦的声音。窗外的一道道水痕加上腾起的大雾,形成一层雨帘把窗户挡的严严实实,令我更看不清窗外。于是我抓起雨伞像往常一样准备出门上班,门外的瓢泼大雨把我拦下。说来这雨也奇怪,既没有清脆的霹雳,也没有刺眼的闪电。只有雨水落地的“哒哒”声和大雨的“哗哗”声,还有那倾盆大雨带来的阵阵凉意。
我习惯性地抬起胳膊看一眼手表,糟糕,快到上班时间了。顾不得这倾盆大雨,慌忙撑起伞一头扎进雨中。可能是因为有雨的缘故,街上的人并不多,正好方便我快走几步。街道各处的水流汩汩作响,远处的蛙声交织成一片。可是此刻的我哪有闲心去听这大自然的交响曲,恨不得三步作两步地快点到单位。匆忙赶到单位的时候,正好迎面碰到项目经理打着雨伞站在现场大门,周围还有两三个同事也是撑着伞相互交谈。还没等我张口问经理在等谁,谁知经理先和我说道:“今天有强降水,政府下了暴雨橙色预警信号。咱们几个去看看配电箱去,再就是看看排水系统是否正常运行,顺带再把基坑检查一下、房屋安全检查一下,再看看哪里材料没苫盖好的。”我点头答应,随后拿起安全帽跟在经理身后。
这时候的雨依旧很大,一把小伞根本罩不住全身,没走几步,雨水就把鞋子和裤腿打湿透了。雨水冲洗着地面,汇成水流流向排水渠,而我们沿着排水渠,边走边看是否堵塞。风里夹杂着雨星,但我看了看其他人的状态显得都不是那么吃力,在雨中任由雨水浸湿衣物及身体,好似每日巡检一样正常检查。这一路我们检查的很仔细,把现场排水降水、基坑支护、施工用电、临时设施、房屋安全、材料防汛等专项问题又检查一遍确定其安全。
我们一行人在现场巡检完事以后,相继回到办公室。这时候雨虽然没有停,却没有再下大,仍然淅淅沥沥地滴着。现场情况又了解一遍,使我的心是安稳的。心里寻思着等会儿把湿透的衣服换下来再穿上备用的衣服,再去现场转一圈。因为我知道,越是这种极端天气,我们作为现场管理人员越发的腿勤一些,这才是我们担当职责的体现和操守。
(新媒体责编:pl2022)
声明:
1、凡本网注明“人民交通杂志”/人民交通网,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如需授权转载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
2、部分内容转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电话:010-67683008
人民交通24小时值班手机:17801261553 商务合作:010-67683008转602 E-mail:zzs@rmjtzz.com
Copyright 人民交通杂志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复制必究 百度统计 地址:北京市丰台区南三环东路6号A座四层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号:京B2-20201704 本刊法律顾问:北京京师(兰州)律师事务所 李大伟
京公网安备 11010602130064号 京ICP备18014261号-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1659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