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时节,愿得年年,常见中秋月。”
中秋佳节将至,天童教育邀您一起看看古人是如何欢度团圆佳节的!
每年农历八月十五日是中国的中秋佳节。中秋节,又称祭月节、月光诞、月夕、秋节、仲秋节、拜月节、月娘节、月亮节、团圆节等,是中国民间的传统节日。中秋节源自天象崇拜,由上古时代秋夕祭月演变而来。
中秋节自古便有祭月、赏月、吃月饼、看花灯、赏桂花、饮桂花酒等民俗,流传至今,经久不息。秋节起源于上古时代,普及于汉代,定型于唐朝初年,盛行于宋朝以后,流传至今。
原先的月饼,叫做“胡饼”。传说唐玄宗和杨贵妃赏月时,杨贵妃觉得“胡饼”好吃但不好听,不如就叫“月饼”吧。于是,“胡饼”正式改名成为“月饼”。古代吃月饼讲究众人吃一个,按人切块,每人一份,没回家的家人,也要留一份给他。
·吃月饼
《洛中记闻》说,唐僖宗在中秋吃月饼,味道极美,便命御膳房用红菱包裹月饼赏赐给新科进士们。这是我们能够看到的最早的关于月饼的记载。宋代时,月饼有“荷叶”、“金花”、“芙蓉”等雅称,其制作方法也更加精致。苏东坡盛赞:“小饼如嚼月,中有酥与饴”。
·燃灯
中秋之夜,月朗星稀,可谓良辰美景。人们便以“燃灯”助月色。在湖广一带有用瓦片叠于塔上燃灯的节俗。在江南一带则有制灯船的节俗。在《闲情试说时节事》一文中,中秋节广东张灯最盛,各家于节前十几天,就用竹条扎灯笼,作果品、鸟兽、鱼虫形及“庆贺中秋”等字样,上糊色纸,绘各种颜色。
·观潮
“定知玉兔十分圆,已作霜风九月寒。寄语重门休上钥,夜潮留向月中看。”这是宋代大文人苏轼描写的八月十五观潮一事。在古代,浙江一带,除了中秋上个月外,观潮可谓又是一中秋盛事。中秋观潮的风俗由来已久,早在汉代枚乘的《七发》大赋中就有了相当详尽的记述。明朱廷焕《增补武林旧事》和宋吴自牧《梦梁录》也有观潮记载。这两书所记述的观潮盛况,说明在宋代的时候中秋观潮之事达到了空前绝后的巅峰。
(新媒体责编:pl2022)
声明:
1、凡本网注明“人民交通杂志”/人民交通网,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如需授权转载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
2、部分内容转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电话:010-67683008
人民交通24小时值班手机:17801261553 商务合作:010-67683008转602 E-mail:zzs@rmjtzz.com
Copyright 人民交通杂志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复制必究 百度统计 地址:北京市丰台区南三环东路6号A座四层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号:京B2-20201704 本刊法律顾问:北京京师(兰州)律师事务所 李大伟
京公网安备 11010602130064号 京ICP备18014261号-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1659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