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手机站
  • 微信
  • 搜索
    搜新闻
    您的位置:首页 > 商业

    超聚变液冷服务器获TUV南德首个pPUE能效标志全球认证证书

    携手共促绿色低碳进程

     

    近日 TUV 南德意志集团(以下简称" TUV 南德")为超聚变数字技术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超聚变")的液冷整机柜服务器产品(型号: FusionPoD 700 ,以下简称"液冷服务器")颁发了其全球首个 pPUE partial Power Usage Effectiveness ,局部电能使用效率)能效标志全球认证证书。 TUV 南德大中华区消费品服务部高级副总裁陈灏璇先生与超聚变 智能数据中心研发总监汪大林,生产采购认证部部长梁多伦 等领导出席了颁证仪式。

     

    TUV南德大中华区消费品服务部高级副总裁陈灏璇 (右)向超聚变智能数据中心研发总监汪大林 (左) 颁发TUV南德全球首个pPUE能效标志全球认证证书

    数据产业的快速发展,带来了对数据中心建设扩容提速的需求,随之而来的是不断攀升的电能消耗问题。在全球节能减排的时代背景以及国家的 "双碳"战略下,数据中心相关产业以绿色节能为基调,开始着力推动包括散热、制冷、节能技术的发展。 作为致力于提供安全、可靠和可持续发展解决方案的权威第三方检测机构,TUV 南德基于先进的国际标准推出了TUV SUD能效认证标志(TUV SUD Energy Mark)针对电子电气类产品进行能耗和能效方面的测试及验证。 认证过程包括产品测试、工厂质量保证能力检查和产品一致性检查,以及获证后的监督。该标志与TUV南德在德国以及欧盟被高度认可的其他认证标志一样,均遵循严格的认证要求和程序,是品质和信誉的象征,一经推出便获得市场的信任。

     

    TUV SUD Energy Mark(左)及超聚变获证产品上加贴的TUV SUD 能效标签(右)

    电能使用效率(PowerUsageEffectiveness,以下简称"PUE")作为数据中心衡量能耗水平的关键指标,其计算公式为数据中心总能量消耗除以IT通讯类设备能量消耗 ,该值越接近1则表示数据中心电能使用效率越高。服务器作为数据中心的核心基石,其液冷系统对服务器以至数据中心的PUE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也是各个国家和企业纷纷关注的重点。随着服务器液冷技术的逐步成熟,其优越的换热性能将大大提升整个数据中心的电能使用效率。因此测试和计算服务器液冷系统的PUE即pPUE对于如何提升数据中心整体PUE的必要性不言而喻。

     

    此次,针对超聚变服务器液冷系统pPUE检测认证项目,TUV南德基于国际公认的先进标准EN50600-4-2,同时充分考虑ETSI TS 103 586应用科学的PUE评估方法,定制了服务器液冷系统pPUE能效标志的认证参数。最终,通过严苛的实验室测试, 超聚变液冷服务器的pPUE数值可达到1.06,处于行业领先水平。同时该参数也为后期整体数据中心PUE的设计提供了一个重要依据。

     

    超聚变智能数据中心研发总监汪大林表示:"超聚变作为一家全球领先的算力基础设施与算力服务提供者,在服务器技术方面有多年积累。让服务器更绿色、更高效是超聚变始终努力的方向,超聚变将在服务器散热技术上进行持续的投入,深入的钻研,在这里也感谢TUV南德在服务器散热领域对超聚变的认可和帮助。"

     

    TUV 南德大中华区消费品服务部高级副总裁陈灏璇向超聚变表示祝贺:"祝贺超聚变在液冷服务器能效领域取得的成绩,同时也感谢超聚变选择TUV 南德,这是对我们专业能力的认可。希望双方今后可以继续携手合作,助推数据中心行业绿色低碳可持续发展。"未来,TUV南德将持续致力于为企业提供专业的可持续发展服务,助力企业绿色发展并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

     

    关于超聚变

     

    超聚变数字技术有限公司致力成为全球领先的算力基础设施与服务提供者,坚持"以客户为中心,以奋斗者为本,长期坚持艰苦奋斗,合作共赢"的核心价值观,持续为客户和伙伴创造价值,加速行业数字化转型。其愿景与使命是"提供领先的数字基础设施,让数字世界无限可能"。

     

    关于TUV南德意志集团

     

    TUV南德意志集团成立于1866年,前身为蒸汽锅炉检验协会。发展至今,已成为了全球化的机构。TUV南德意志集团在50个国家设立了1,000多个分支机构,拥有25,000多名员工,致力于不断地提高自身的技术、体系及专业知识。集团的技术专家在工业4.0、自动驾驶及可再生能源的安全与可靠性方面均作出了显著的技术创新。

    (新媒体责编:wan123)

    声明:

    1、凡本网注明“人民交通杂志”/人民交通网,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如需授权转载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

    2、部分内容转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电话:010-67683008

    时政 | 交通 | 交警 | 公路 | 铁路 | 民航 | 物流 | 水运 | 汽车 | 财经 | 舆情 | 邮局

    人民交通24小时值班手机:17801261553 商务合作:010-67683008转602 E-mail:zzs@rmjtzz.com

    Copyright 人民交通杂志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复制必究 百度统计 地址:北京市丰台区南三环东路6号A座四层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号:京B2-20201704 本刊法律顾问:北京京师(兰州)律师事务所 李大伟

    京公网安备 11010602130064号 京ICP备18014261号-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1659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