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规是企业健康有序高质量发展的法治密码。为深入贯彻落实中冶集团“压存控增、提质创效”专项行动及落实“合规管理强化年”工作部署、中国二十二冶专项工作会议上的法治工作要求,中国二十二冶海外事业部坚定合规发展风向标,着力提升合规管理质效,在组织建设、运行机制、监督问责、人才队伍、合规文化等方面取得显著成效。
“高”站位统筹部署稳步推进
健全合规管理机制,落实第一责任人职责。中国二十二冶海外事业部坚持合规从决策层做起、从高管层抓起,充分发挥领导的示范带动作用,成立了以总经理为主任、党委书记为副主任、各业务系统主管领导为组长的合规管理委员会,负责组织、协调和指导中国二十二冶海外事业部“合规管理强化年”实施方案的制定推进,企业管理部联合党群工作部作为合规管理委员会的日常办事机构,形成自上而下、自下而上的责任体系,深入践行“依法合规、惟严惟实”法治文化理念。
明确法治工作目标,建立两级法治管理体系。中国二十二冶海外事业部严格落实“四位一体”责任体系,提高法务工作重视程度,进一步分解、细化法治工作目标,与各区域公司和项目部经理签订法治工作目标责任书,明确项目部各项法治工作任务和奖惩机制,严格按照考核追责,建立两级法治管理结构体系。新开工项目设置法务经理,由项目经理或商务经理兼任,充分发挥主要负责人推动力、经营管理人员执行力和法务人员支撑力的重要作用,同心、同向、同力推动法治工作,群策群力防控法律风险。
“全”过程跟进监督风险严控
中国二十二冶海外事业部严格按照“合规管理强化年”的工作安排,认真组织开展全级次、全领域、全方位的经营业务合规问题排查,压实各层级管理责任,形成了层次清晰、覆盖全面、管控有效的内控制度体系。
建立“大监督”预警,贯通“法务直通车”。围绕诉讼案件管理“压存控增、提质创效”专项行动,积极构建“大监督”机制,贯通“法务直通车”。法务人员与纪检部、项目管理部横向联动,通过信访邮箱和在用分包商满意度调查,纵向直接掌握分包单位、供应商与项目部之间的纠纷矛盾,及时预警所涉项目部积极沟通解决,提供法律风险防范建议,将矛盾解决在萌芽状态,实现“早发现、早预警、早落实、早解决”。
开展境外合规自查,风险整体可防可控。中国二十二冶海外事业部快速响应、积极推动,每月组织各境外区域公司、机关各业务系统对照《全级次、全领域、全方位合规风险问题排查清单》开展全面梳理自查,全面识别合规风险,排查违法违规问题,以点带面推动消除风险隐患,有效控制了合规问题的发生面、发生量和发生额。
深度融入生产经营,法律服务“不下班”。严控风险、法律护航,法务人员全过程参与合同评审和交底,识别、交代合同中违约风险事项,提示项目部提前制定相应风险管控措施。在合同履约过程中,法务人员定期敦促在建项目召开法律风险评查会议,识别分析项目上存在的法律风险因素,及时制定有效管控措施,根据境内外项目部的反馈,全年全天候随时协助境内外项目防范法律风险,法律支撑服务“不下班”。
“多”力量同频共振协同发力
中国二十二冶海外事业部坚持“多主体参与、多部门联动、多维度排查”的原则,逐级签订合规廉洁承诺书,强化压力传导,落实工作责任。
审慎处理纠纷案件,压存控增止损创效。高度重视法律调解职能,多措并举严控法律诉讼,主管领导带头担当作为,亲自带领法务人员建立、维持与法院、仲裁委员会的沟通联系,协助业务部门回复律师函、催款函,积极维护与分包商、供应商等合作单位的和谐稳定关系。
法务人员上讲台,培育法治合规文化。按照年度普法方案要求,法务人员采用“现场培训+全时会议”形式,向各区域公司、项目部、机关业务部门和新入职员工宣贯法治建设第一责任人和“合规管理强化年”专项工作要求,介绍法律业务工作流程,普及建筑工程法律风险防范知识,提升全员的法治业务能力和水平,确保相关工作及时有序开展,推动海外事业部合规法治工作“提速”“提质”“提效”。
中国二十二冶海外事业部坚持压存控增和合规管理“两手抓、两手硬”,聚焦新形势下案件管理的关键环节、关键问题,精准施治、靶向治疗,案件管控成效显著,有效提升合规经营、稳健发展质效,为企业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强的法治保障。
(新媒体责编:wa12)
声明:
1、凡本网注明“人民交通杂志”/人民交通网,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如需授权转载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
2、部分内容转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电话:010-67683008
人民交通24小时值班手机:17801261553 商务合作:010-67683008转602 E-mail:zzs@rmjtzz.com
Copyright 人民交通杂志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复制必究 百度统计 地址:北京市丰台区南三环东路6号A座四层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号:京B2-20201704 本刊法律顾问:北京京师(兰州)律师事务所 李大伟
京公网安备 11010602130064号 京ICP备18014261号-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1659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