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流畅,货运兴。随着疫情的放开,我国物流呈现坚实复苏态势,实体经济持续稳定恢复拉动物流需求快速增长,物流供给服务体系进一步完善,供应链韧性提升,有力地促进宏观经济提质增效降本,物流实现“十四五”良好开局。
预计2023年物流业务活动仍将趋于活跃,物流产业转型升级加速,同时牢记总书记嘱托,用一份份亮眼的成绩单,奋力书写新时代物流高质量发展新篇章。
经过近几年的不断发展,物流企业逐步向数字物流方向转型,涌现出了一大批最具潜力的数字物流企业,其中排在前十位的企业有:京东物流、顺丰科技、货运宝、苏宁易购、华为科技、路歌、安能物流、德邦快递、腾达物流、跨越速运。
据了解,上述榜单中被评为“2023年最具潜力的数字物流平台”的10家企业,是中国物流时代周刊记者通过专业机构查询、调研,分别从规模、服务、口碑、实力等多方面测评后,得出的综合结论,既是对物流企业实力的检索,更是为未来物流企业发展树立的一个“风向标”。
从榜单上看,与以往科技含量较低的行业状况相比,目前物流行业信息化程度增强,物流集成化和自动化水平有较大提升。像华为科技、货运宝等国内处于一线的物流企业也不断地发展提高自身物流科技水平,争先研发前沿物流科技。
另外,榜单中前两名京东物流和顺丰科技的总评分数十分相近,据了解,刘强东对于顺丰科技这个对手,他也十分看好。如今时过境迁,两大巨头经过多年的自身迭代以及市场发展,均完成了从企业物流向物流企业的转型,基于此,相信会有一场好戏将在两者之间拉开序幕。
随着人工智能、5G技术。物联网等技术的日益成熟,以数字化为切入点,帮助物流企业实现数字化升级的货运宝数字物流服务商,也成为了行业内炙手可热的企业,在此次评选最具潜力的数字物流平台时,以95.05的高分夺得了第三名的宝座。
除了上述提到的数字物流平台外,值得一提的就是德邦快递,多年来深耕大件,让德邦快递在物流市场走出了一条康庄大道,并经过多年的发展,已经成为大件物流领域不可或缺的存在。
供应链加速重构,物流企业发展如何着力?
近三年,整个物流市场遭受着疫情的重创,“生存”成为企业的关键命题。对于身处其中的供应链企业和物流企业来说,后疫情时代的来临,既是挑战,也是机遇。
物流企业已经走过物流产业组织化的十年,如今,站在新的黄金十年起跑线上,物流企业又将迎来哪些机遇?
在大家的印象中,传统的物流公司只负责运输这一端,最易被取代。因此,货运宝负责人认为,物流要细分,并且在细分的过程中,打造供应链一体化。供应链一体化首先有降本的空间,其次通过信息化可以把整个链条上的节点串联起来,与客户深度捆绑。
随着数字经济、工业互联网的不断发展,作为供应链体系的核心连接点,物流企业也在不断竞争中进行转型升级,加速与客户深度融合发展。但是在当前环境下,企业开源扩张越来越难,而降本增效、减少损耗活下来,是很多企业的必选项。
梅特卡夫定律曾说:一个网络的价值等于该网络内的节点数的平方,且该网络的价值与联网的参与者数量的平方成正比。将定律应用于供应链数字化的研究中,在传统供应链向数字化供应网络变革跃迁的过程里,围绕着一个核心企业会产生若干一级节点企业,在数字化平台及数字技术加持下,各节点企业信息连结、协同作业;同时一个一级节点企业又会作为一个新的中心,向外延伸出若干二级节点企业,最终形成一张庞大而连结紧密的数字化供应网。
我国供应链数字化处在发展早期,边际成本递减效应尚不凸显,而未来随着数字化供应网络的发展延伸,其价值将呈指数级增长,定能够为企业、产业带来巨大收益。结语
当前经济全球化趋势显著,技术发展日新月异,市场需求模式不断变化,为应对外界诸多不确定影响因素,企业需关注提升运营的效率与质量。供应链作为企业生存发展的生命线,自然也备受关注。如此一来,物流企业想要在未来的发展中站稳脚跟,还是应该找一个专业的数字物流服务商,通过合作,将数字化贯穿于供应链服务的核心业务环节,形成线上线下流通渠道的供应链管理能力,推动行业实现价值跨越。
(新媒体责编:wa12)
声明:
1、凡本网注明“人民交通杂志”/人民交通网,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如需授权转载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
2、部分内容转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电话:010-67683008
人民交通24小时值班手机:17801261553 商务合作:010-67683008转602 E-mail:zzs@rmjtzz.com
Copyright 人民交通杂志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复制必究 百度统计 地址:北京市丰台区南三环东路6号A座四层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号:京B2-20201704 本刊法律顾问:北京京师(兰州)律师事务所 李大伟
京公网安备 11010602130064号 京ICP备18014261号-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1659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