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琼琼 河南高速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河南郑州450000
国有企业作为国民经济的组成部分,是国家发展壮大的重要支撑,当前形势下,国有企业想要获得发展优势,不仅要稳固经济基础,也要充分发挥党建的引领作用。在党建工作开展过程中,应当基于国企体制改革的深层次需求,抓住新时代意识形态工作的着力点,以党的精神为引领来带动员工,突出党建工作优势,以期推动国企的健康持续发展。
一、新时代国企党建工作开展的必要性
在当前形势下,国有企业开展党建工作应当明确国企体制改革的内在要求,看清国企经营环境所发生的改变,始终坚持以党建为引领,为企业发展寻求更多新的思路。面对众多新的时代元素,国有企业在改革发展当中应牢固党建工作基础,将党的精神理念渗透到企业管理的各个环节之中,充分发挥党建工作特有的政治优势,积极构建具有国有企业发展特色的保障机制,将党的政治核心作用运用到企业管理决策当中,从而推动企业的稳步发展,在实现企业自身发展的同时也稳固社会经济基础。
二、国有企业党建工作着力点分析
(一)加强国企员工思想政治建设
新时代国有企业开展党建工作当中,应当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思想来加强基层党组织的建设,不仅要突出国企基层党组以及党委书记的政治地位,也要加强国企政治建设。在党建工作中要筑牢国有企业的意识形态根基,加强党建主题教育,基层党组应当按照党中央的统一规划和部署,立足于国有企业经营发展实际,将党的先进理念和政策落实到企业经营管理当中。与此同时,也要积极发挥党员干部的带头模范作用,要深入基层,以饱满的精神状态、踏实负责的心态来引导员工,不断提升员工的思想认识,让他们能够肩负起国企发展重任,在统一目标引导下进行改变有所作为,从而形成具有国企发展特色的新局面。
(二)加强队伍建设,提升党员素质
国有企业党建工作开展想要获得实效,需要一支素质过硬能力超强的党员队伍,所以在当前形势下加强基层党员队伍建设,提升党员素质是国有企业需要重点推进的工作任务。在队伍建设过程中,应当坚持党管干部原则,落实相关工作标准,按照队伍建设要求来壮大力量,积极履行个人工作职责,同时也要深入到基层了解党建工作开展实效。对于党建工作开展中一些重点任务,要实现亲自部署落实,了解党员干部在工作中的协调能力以及解决问题的态度,不断激发党员干部的工作热情,选拔更多有热情有能力的人员参与到党建工作中,确保新时代党建工作开展可以落到实处。
(三)夯实党建基础,发挥员工协同效应
新时代开展党建工作,应当不断夯实党建基础,加强党建工作者与企业员工的联系力度,树立一切工作落实到支部的鲜明导向,基层党组成员应当深入落实党的精神,提升其组织堡垒意识形态。在工作当中,要抓住党建工作主阵地,将基层党组织的作用落实到企业经营管理当中,落实党风廉政建设,同时也要以提升基层党组组织力与领导力为重点来加强党员队伍建设,发挥员工协同效应,体现出党建工作在企业经营中的政治功能。在日常工作当中,不断推进基层组织创新,要根据企业发展的实际情况来落实党建工作内容,扩大党组织服务覆盖面,规范党组成员日常工作行为。
(四)强化党建工作机制,落实主体责任
在国企党建工作中,把握意识形态工作重点也需要加强制度建设,明确党建工作者工作职责,推进党建工作向制度化规范化方向发展,以制度建设为主要内容,落实从严治党理念。在实践当中,也要进一步强化主体责任,将党建工作实效落实到年度考核当中,并与企业管理者绩效考核相挂钩,逐步形成层层递进深度落实的党建工作体系。在公平公正的分级考核当中来加强党建工作力度,根据企业发展各个阶段的成果进行述职报告,让党组成员能够在压力下不断创新方法,强化工作力度,推进党建工作有序进行。
党建工作开展过程中,需要牢牢把握意识形态工作的着力点才能够推动党建工作持续发展,对于党建工作者来说,在明确党建工作目标基础上要紧紧抓住时代发展脉搏,将党最新的理念和政策落实到工作当中。基层党组织也要充分发挥自身的优势,明确新时代发展理论并予以落实,要站在企业发展大局来正确引导员工,在工作中不断创新方法,强化各部门联合力度,突出党建工作在国有企业经营管理中的核心地位。
(新媒体责编:wa12)
声明:
1、凡本网注明“人民交通杂志”/人民交通网,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如需授权转载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
2、部分内容转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电话:010-67683008
人民交通24小时值班手机:17801261553 商务合作:010-67683008转602 E-mail:zzs@rmjtzz.com
Copyright 人民交通杂志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复制必究 百度统计 地址:北京市丰台区南三环东路6号A座四层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号:京B2-20201704 本刊法律顾问:北京京师(兰州)律师事务所 李大伟
京公网安备 11010602130064号 京ICP备18014261号-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1659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