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期引言家中老人“隔代亲”,对自己的孙子孙女格外溺爱,家长该如何避免孩子被惯出“坏毛病”?家长面对在职场和育儿的“双重焦虑”时,该如何应对?
孙老师表示,无论是害怕孩子被宠坏,还是家长面对在职场和育儿的“双重焦虑”时,家长教育孩子,既要了解孩子成长发展规律,还要尊重孩子天性。
在本期的采访中,我们邀请圆心谱家庭教育指导师孙老师来给我们分享,关于孩子的教育问题,给家长们的建议,事不宜迟,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俗话说的“隔代亲”,在生活中经常可见爷爷奶奶对自己的儿女非常严苛,但对孙儿会格外的疼爱,这是为什么?一是,我们人会不自觉的将自己的期待渴望及恐惧焦虑投射到跟自己最亲的孩子身上,希望孩子避免自己受过的伤、吃过的苦及达成未实现的愿望,所以对孩子比较苛求。而到了孙辈,自己年岁已高,看透生命,变得平淡豁达,回归到对生命最本初的简单开心的愿望,所以对孙辈不会有像儿女那样过高的期待要求。二是,老人到了退休年龄,成就感和价值感逐渐下降,无用感和虚弱感会递增,他们会将这份弱小投射到年幼的孩子身上,加之年幼孩子们对爷爷奶奶的依赖,会激发老人的被需要感和保护欲,所以对孩子比较溺爱。
那家长可以怎么做呢?一,父母有边界感。作为已经从原生家庭分化出来又组建家庭有了自己孩子的成人,要明白并强调核心家庭的概念,也就是新家庭成员是核心家庭的成员,老人是核心家庭成员以外的成员,过来帮忙带孩子应该被感恩和尊重,这样也会让年幼的孩子学会感恩并有主人翁意识。二,提前立家规。国有国法家有家规,有老人在的三代同堂的主干家庭里,几代人不同的价值观和认知行为模式,包括育儿理念,必须要共同商讨统一遵循的原则和方案,才能避免冲突和混乱,保持有序和弹性,让孩子不会被惯出“坏毛病”。三,私下做沟通。子女对老人过于溺爱和违反原则的惯孩子,不要当着孩子的面起冲突,可以和老人私下好好沟通,讲明缘由和期待,让老人明白并接受。四,有话好好说。可以有不同的观点,没有谁对谁错和批判,不能由观点上升到人的否定,老人带孩子很辛苦,需要理解和尊重,反对的是观点不是人。
关于家长面对职场和育儿的焦虑,这是恒久的话题。尤其是在不久前的居家康复时期,以及现在孩子还未结束的寒假假期,家长的焦虑就更加凸显。主要是孩子在家上网课后,家长的角色切换成班主任、小伙伴、家长、点单员加职员等多个角色的冲突。不少家长扮演线上上班族角色的同时,还要兼顾好线下的家庭成员义务。频繁的角色切换,不仅影响我们的工作效率和自身的情绪,加之担心孩子在家不合理使用网络的焦虑,担心孩子失控,更怕自己先失控。那家长该如何应对呢?第一,要规律作息,形成习惯
在行为心理学中,人们把一个人的新习惯或新理念的形成并得以巩固至少需要 21 天的现象,称之为 21 天效应,但是毁掉一个好习惯只需要3天。良好的作息习惯可以让身体保持充沛的精力,在应对工作生活中琐事时,思路更清晰,效率更高,处理起来更轻松,心情也会更加的愉悦。因此家长要接过学校的接力棒,继续当好孩子教育的引路人,与孩子一起维持正常上学时的作息规律和学习状态。第二,家长可以带着孩子一起坚持进行运动
当我们做一些需要能量爆发的行为(比如锻炼)时会释放体的天然激素——内啡肽,内啡肽是大脑分泌的一种内源性吗啡肽类物质,它能与吗啡受体结合,具有很强的镇痛作用,还能缓解压力。
换句话说,适量的运动能让您在一整天都精力充沛,同时减轻紧张,激怒,焦虑,抑郁等状态。所以家长可以带着孩子一起,每周做三次不少于30分钟的运动,即使是走楼梯,洗碗或洗衣服这样的轻度运动日积月累也会有益于心理健康。
第三,要保持充足且良好的睡眠
经过一晚上糟糕的睡眠,人们往往会表现出思维迟钝和接受新信息变慢的倾向,注意力不集中等,影响我们白天正常的工作、学习和生活。在面对职场和孩子教育的时候,家长少不了担忧和焦虑,但这些担忧、焦虑会扰乱睡眠,如果在准备睡觉的时候出现担忧和焦虑的心理活动,那么请将这些想法写下来。将这些想法从你的脑袋里移到纸上,然后尽快结束这些想法,也可以尝试睡前做一些放松训练,有利于改善睡眠质量。家长和孩子都可以参考的一些改善睡眠质量的小技巧:睡前几个小时避免咖啡因和酒精,将自己的忧虑写下来,为自己提供一个安静且舒适的睡眠环境,每天最好保证7个小时的睡眠。第四,可以尝试坚持每天早上晒晒太阳。人体内多种激素分泌和光照有关系。通过晒太阳可以刺激多巴胺和5-羟色胺等分泌,激活大脑,使人体兴奋快乐。因此每天上午晒30分钟的太阳可以有效改善家长和孩子有可能会产生的不良情绪。
在指导的过程中,我发现家长最难克服和改变的是对自我的修复和完善。因为人都是对别人使力容易,对自己使力却很难,都是希望别人先改变,尤其是对着自己的孩子。家长常常认为自己的情绪就是因为孩子而起,只要孩子好了自己就好,不愿真的相信自己好了孩子才好。按照系统式家庭治疗的理论,没有绝对的因和果,都是互为影响循环因果,在系统中,有能力有认知的成员先改变,必然会带来整个系统的改变。有困难的孩子,因为对父母权威丧失了信心及反抗,不太容易走进咨询室,这就需要家长先接纳改变自己。而很多家长在咨询室中更多的期待和思维,是如何改变孩子。
首先,要了解孩子成长发展规律,尊重孩子天性。万事万物都要遵从它的规律,无论是有机体还是无机体。熊猫要吃竹子,长颈鹿吃树叶,这些人们会知道,但小熊和小鹿每个年龄阶段吃什么及怎么喂养就只有动物园的饲养员知道。
很多家长有过经验,给孩子在市集买一只小鸡,回到家好吃好喝喂养,没几天小鸡就死了,是被孩子玩死的吗?不是,它是孤独而死的。动植物都有它们的天性,人更是。3岁孩子需要发展什么,要如何养?6岁发展什么,又要如何养?9岁又要如何养……其实每个年龄阶段针对孩子的发展,都需要用不同的教养方式。很多家长坚守的用自己本能的方式养育,在该陪伴的时候没有陪伴,该放手的时候不放手,这些都是违背孩子发展规律的养育方法,结果可想而知。
再者,要“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这句话出自道德经,是指圣人用无为的姿态对待世事,用不言的方式施行教化,任由万物自然兴起而不拒绝。当然,也不操持与铺垫。有所为有所不为。我认为这样的态度用在教育孩子上再合适不过。
还有,“生而不有,为而不恃,功成而弗居。夫唯弗居,是以不去。”意思是,产生万物、养育万物,而不占为己有。回到我们的家庭中,我们生了孩子,养了孩子,并不将孩子作为完成自己使命或证明自己成败的工具,这样我们才真正是用生命孕育生命,用生命影响生命。
(新媒体责编:wa12)
声明:
1、凡本网注明“人民交通杂志”/人民交通网,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如需授权转载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
2、部分内容转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电话:010-67683008
人民交通24小时值班手机:17801261553 商务合作:010-67683008转602 E-mail:zzs@rmjtzz.com
Copyright 人民交通杂志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复制必究 百度统计 地址:北京市丰台区南三环东路6号A座四层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号:京B2-20201704 本刊法律顾问:北京京师(兰州)律师事务所 李大伟
京公网安备 11010602130064号 京ICP备18014261号-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1659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