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20日,广元的“倒春寒”来的措手不及。
早晨7点,寒风依旧呼呼的吹着。成都局集团公司成都电务段广元南信号工区的两位“兔”工长——今年48岁的赵发林和36岁的何俊德,正带领着工区职工整理工具、检查材料,为当天的广元南站设备检修做准备。
“套筒两个、胶布两卷、活动扳手一把、油壶一个、棉纱丝布若干……工具合计30件,清点完毕。”副工长何俊德一边清点工具,工长赵发林一边认真地做好登记。
广元信号车间管内广元南站于2022年7月经过I级大型施工后,将设备更换为复式交分道岔和单开道岔,目的是缩短车站咽喉长度、减少车道用地、提高调车作业效率。自施工后,对设备维修技术水平的需要日渐增长。
赵发林和何俊德为了确保工区设备检修水平,总是两人同进同出,一起带着大家“上阵”,一起探索解决技术难题。他们一个“精明强干”,一个“运筹帷幄”,让同事们在面对新设备、新技术时,犹如吃上了一颗“定心丸”。
“天窗点已确定,大家集合一下,现在召开班前会”随着说话声,工长赵发林带着一身寒风进了工区。赵发林嗓音浑厚、体格健壮,常年在线路上的风在吹日晒,让他的皮肤显得粗糙黝黑。
每次天窗开始前,作为工长的赵发林都会在脑海提前“演练”一番作业流程。从哪个环节切入更快?需要备上哪些工具材料?有没有备用方案等等。多一分监督和预判,就多一分把握和效率。
何俊德将作业队伍整理完毕,赵发林开始了当日作业重点提醒:“今天的天窗点作业主要是对1110号道岔进行调试并对周边的信号设备进行巡视,近期列车开行密度较大,做好人身安全防护工作……”工长赵发林召开班前会安排工作任务,“现在正值返岗务工、助力春耕的重要时期,希望大家一如既往,像对待自己的孩子一样对待我们的设备”。
每次出去检修设备,两人搭档便是一个“砍柴”一个“绣花”——赵发林背起工具包,负责干力气活,而何俊德则负责观察设备里细微的变化。
8点30分,赵发林、何俊德一行人就赶紧向需要检修的设备走去。背着20多斤重的工具包,走到1公里开外的作业点,他们只花了不到10分钟。由于近期务工潮、学生流加开列车,留给他们的天窗时间十分有限,所以他们每次都尽可能快速的到达检修现场。
在1110号道岔的作业现场,赵发林的铁锤敲击在道岔的金属部件上,“铛,铛,铛”的响声充满了整个站场,直到何俊德发出提示:“好了,发哥!道岔缺口已经调试到了标准位置,不用调了。”听到提示的赵发林便会放下手中的工具,开始下一步检修工作。
经过赵发林精准的敲击和何俊德细致地把控,该组道岔调试工作很快就结束了。
9点30分,赵发林和同事们收拾好了工具,继续向下一个检修点走去。
来到工区信号机械室,电脑旁贴有一张重点道岔调阅表,上面梳理了工区辖内所有道岔的动作曲线、缺口变化情况。季节变换时,赵发林与何俊德还会结合气候对设备的影响,交流经验,及时调整设备检修重点。
“虽然有时也会感到累,但是每次想到旅客能平安到家、与家人团聚,心里觉得很值得。”何俊德话不多,言语中透露出铁路人的朴实。“越是到重要时期我们越是不能放松,我们的设备检修多一分精准,旅客们的出行就多一分保障。”放下手中的工具,何俊德拿上记录本,又开始了信号设备测试的工作。
工区负责的设备五花八门,从室内到室外,从地底再到地面,不同的设备有不同的特性,这两名“兔”工长总是去到哪、记到哪,不断总结、耐心分析,齐心协力守护好出川的北大门。
(新媒体责编:wa123)
声明:
1、凡本网注明“人民交通杂志”/人民交通网,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如需授权转载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
2、部分内容转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电话:010-67683008
人民交通24小时值班手机:17801261553 商务合作:010-67683008转602 E-mail:zzs@rmjtzz.com
Copyright 人民交通杂志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复制必究 百度统计 地址:北京市丰台区南三环东路6号A座四层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号:京B2-20201704 本刊法律顾问:北京京师(兰州)律师事务所 李大伟
京公网安备 11010602130064号 京ICP备18014261号-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1659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