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手机站
  • 微信
  • 搜索
    搜新闻
    您的位置:首页 > 商业

    中国二十二冶:“疫”路护航同行 暖心相伴回“家”

    “大家好,我是海外事业部人力资源部师璐婵,本次由我负责接你们平安回家!首先传达一下回国前的防疫要求和注意事项……”从2021年12月22日起,师璐婵就一直重复着这样的话语。一次次简短精炼的开场白,一句句温暖贴心的问候,拉近了与境外回国人员心灵的距离,缓解了回国人员焦虑的情绪。

    自新冠疫情以来,师璐婵同志主要负责中国二十二冶集团回国人员的闭环管理和接返工作,紧扣“全过程闭环管理”及“全要素关心关爱”工作原则,至今累计接返15批次、151人。期间未发生一起舆情事件,她用朴实的话语关爱着回国人员,用真诚的行动暖化着回国人员,让他们感觉到家的温暖。

    严抓源头、严控过程,把好人员管理双稳关

    师璐婵严格落实“外防输入,内防反弹”的总体要求,坚持“稳住人心、稳在当地”。积极对接国外工作组,对回国人员实施网格化管理,分批次建立回国人员工作群,严抓过程管控,全力保障“双稳”;严格执行境外隔离规定,建立“一人一档”回国人员档案,实行健康日报制度,定期记录每次核酸检测及抗体检测结果,第一时间掌握人员健康情况,有特殊情况第一时间处理,确保隔离过程中检测指标均满足乘机要求。

    为严格落实闭环管理要求,她在人员回国前全面落实目的地疫情防控政策和具体要求,严格围绕从国外集中隔离、落地城市集中隔离、落地城市至目的地转运、目的地集中隔离、集中隔离至居家转运、居家隔离、居家健康监测七个阶段,详细落实各个环节,每天密切关注人员动态及目的地防控政策,动态调整闭环管理方案。

    细处着眼、小处入手,织密闭环管理安全网

    由于回国人员大部分为分包人员,人员管理难度较大、不稳定因素居多,师璐婵根据实际情况首创分包“双轨制”管理,将分包负责人纳入工作团队,及时了解分包人员需求,减少中间沟通环节,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分批次组建回国人员工作群,做到第一时间掌握人员健康状况,24小时为回国人员解疑答惑。通过群内发布通知、召开视频会议、一对一视频讲解等方式开展宣传教育,视频指导防护用具穿戴,监督培训学习情况,确保回国人员熟知转运、隔离等注意事项及纪律要求。组建互助小组,一对一帮助不会使用智能手机及文化程度较低的人员申领回国健康码、填报入境信息,确保所有人员在规定时间获得入境许可。同时,积极与上级工作组、隔离酒店、目的地防疫部门沟通联系,落实闭环管理要求,畅通人员返乡之路。

    常态关心、精准关怀,实现接返服务“再升级”

    为让回国人员隔离期间“暖身暖心”、“安心放心”,师璐婵事无巨细、事必躬亲。通过线上座谈和微信群及时了解员工的思想动态和合理诉求,对于家中出现困难的隔离期员工,及时联系事业部关心关爱领导小组第一时间入户安抚并解决问题。为缓解回国人员及家属紧张情绪,树立正确的心理健康理念,她积极组织隔离员工分批分期参加“境内境外心连心、心理疏导云端聚”家属见面会和心理健康咨询疏导活动。通过网络视频连线,让家属们全面了解境外员工回国隔离期间的生活和防疫状况,真正做到让员工安心、家属放心。

    当了解到回国人员中有“三高”人群,对降压药和降糖药有特殊需求时,师璐婵通过导航搜索附近药店,在跑了多家药店后,终于买到了适合的降糖药,在人员入境后第一时间送到了隔离房间;回国人员在境外期间,由于隔离时间较长,部分人员反馈不适应国外饮食,她第一时间联系国外工作组,为隔离人员采买符合国人口味的食品,以缓解思乡之情;在酒店隔离时,部分人员反映酒店提供的矿泉水无法满足每日需求,她收到反馈后,立即与酒店负责人沟通,为隔离人员争取到每个房间免费多增加两瓶矿泉水,满足了人员在隔离期间的饮用水需求。

    一名年龄较大的回国人员隔离结束准备返乡时,到达高铁站后发现背包不见了,里面装着个人身份证、解除隔离证明、核酸检测报告等重要证件。师璐婵得知后先安抚好员工情绪,并协助回忆当天的行动轨迹,经与负责当日转运的司机联系后,在转运车辆上找到了该员工的背包。她立即动身赶往高铁站,终于将背包在发车前半小时顺利送到返乡员工手中。看着返乡人员检票后向自己挥手致意,师璐婵露出了欣慰的笑容。

    师璐婵同志以严之又严、细之又细和实之又实的工作作风,全力以赴确保回国人员闭环管理各项工作落细落实落地,取得了接返工作“外防输入,内防反弹”的阶段性成果。她“舍小家为大家”,放弃春节与家人团聚的机会,坚守接返一线百余天,搭建了回国人员从“境外到境内”“从国门到家门”的安全回家之路。

    (新媒体责编:wa12)

    声明:

    1、凡本网注明“人民交通杂志”/人民交通网,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如需授权转载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

    2、部分内容转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电话:010-67683008

    时政 | 交通 | 交警 | 公路 | 铁路 | 民航 | 物流 | 水运 | 汽车 | 财经 | 舆情 | 邮局

    人民交通24小时值班手机:17801261553 商务合作:010-67683008转602 E-mail:zzs@rmjtzz.com

    Copyright 人民交通杂志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复制必究 百度统计 地址:北京市丰台区南三环东路6号A座四层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号:京B2-20201704 本刊法律顾问:北京京师(兰州)律师事务所 李大伟

    京公网安备 11010602130064号 京ICP备18014261号-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1659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