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手机站
  • 微信
  • 搜索
    搜新闻
    您的位置:首页 > 商业

    佛教文化中的槟榔:如何从“普通果子”成为“贡品”?

      在佛教中,果代表善果,圆满。佛前供果,是佛教重要的供养方式之一,也是人们对美好愿望的期许。槟榔是重要的供养物之一,供养者将其供献给佛教中的神灵和佛陀,表达对佛法和佛陀的敬意和感激之情。其实,在汉代以前,槟榔是一种南方异域边缘的普通果子。那么,槟榔又是如何成为佛教贡品呢?

      根据中国学者的探究,在六朝时期,嚼槟榔的风气就首先在上层贵族之间形成了。在古代中国等级森严的封建社会中,人们的身份地位不仅体现在封建礼仪中,也体现在人们日常的生活方方面面,包括衣食住行等。在古代,槟榔一直被视为高价的珍品、药品,不是岭南以外地方的平民日常消费得起的东西,很依赖贵族的消费。

      同时,得益于古代各国相互的交流,槟榔及其它所蕴含的文化也逐渐传入内地。在印度的佛教文献《巴利三藏》、缅甸的佛教文献《金书》中提到,槟榔作为供养佛菩萨的物品之一。中国佛教文献《成唯识论》提到了佛教中的“六味”,其中包括槟榔,作为一种可供佛教供养的物品。此外,《三藏传》记载,玄奘大师刚刚到中印度那烂陀寺学习时候,每天可受槟榔子20颗等物的供养。随着佛教在中国的普及,槟榔作为佛教供养物的文化意义受到贵族信奉佛教推崇的影响,逐渐成为了佛教中重要的供品之一。

      有泰国学者研究认为,槟榔被视为一种净化身心、提高警觉性的草药,因此作为供品能够帮助信众达到精神上的净化和提升。此外,槟榔还有一种令人愉悦的刺激效果,这也与佛教中提倡快乐平和的精神追求相吻合。因此,槟榔在佛教中作为一种供养物,代表着信仰、净化、提升、快乐和平和等多种意义。

      从普通果子变为佛教贡品,槟榔的流行和发展与中国的历史、文化和社会制度密不可分。在历史长河中,咀嚼槟榔是人类最古老的习俗之一。槟榔以其基本的药用和食用价值脱颖而出,而且在民生、社交、民俗等方面也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可以说是历史文化的见证者。虽然槟榔在佛教中的供养意义已经逐渐减弱,但在中国文化中,它仍是一种独特的文化符号。

    (新媒体责编:wa12)

    声明:

    1、凡本网注明“人民交通杂志”/人民交通网,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如需授权转载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

    2、部分内容转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电话:010-67683008

    时政 | 交通 | 交警 | 公路 | 铁路 | 民航 | 物流 | 水运 | 汽车 | 财经 | 舆情 | 邮局

    人民交通24小时值班手机:17801261553 商务合作:010-67683008转602 E-mail:zzs@rmjtzz.com

    Copyright 人民交通杂志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复制必究 百度统计 地址:北京市丰台区南三环东路6号A座四层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号:京B2-20201704 本刊法律顾问:北京京师(兰州)律师事务所 李大伟

    京公网安备 11010602130064号 京ICP备18014261号-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1659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