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手机站
  • 微信
  • 搜索
    搜新闻
    您的位置:首页 > 商业

    蓝色资源“优等生”强强联合 2023中国·宁波(象山)全球海洋经济高层次青年人才创业大赛大连分站赛成功举行

    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

    9月12日,在即将迎来中秋·国庆双节之际,2023中国·宁波(象山)全球海洋经济高层次青年人才创业大赛大连分站赛在大连成功举办。

     

    大连位于辽东半岛最南,三面环海,素有“北方明珠”之称;而象山的海岸线长度列浙江省第一,且坐拥象山港和三门湾两大港湾,这两个城市都是蓝色资源的“优等生”。

     
    优等生之间合作就是共赢,本次大连分站赛聚焦现代渔业、高技术船舶建造和海洋交通运输产业领域。各路人才均带来了自己最好的创意和项目,比赛现场仿佛随时能听到巨轮扬帆起航的汽笛声。

    本次大赛由中共宁波市委人才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指导,象山县委、县政府主办,县委人才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县科技局、宁波(大目湾)海洋青创城、浙江象山经济开发区管委会、浙台(象山石浦)经贸合作区管委会、微链承办。

    经略海洋

     

    新帷幕徐徐开启

     

    近年来,象山聚焦向海图强、科技兴海、以海为媒、人海和谐四条跑道持续发力,争创国家经略海洋实践先行区试点县,象山正在书写高质量发展的新篇章。

     

    而高质量发展的关键一环,离不开人才!

     
    象山大力打造的“青年与海”品牌已经在全国乃至全世界发散开来,提出“青年与海城市合伙人”理念,吸引了不少青年才俊了解象山、拥抱象山、落户象山。
    在大连分站赛现场,象山县委组织部部长张微燕进行了热情洋溢的致辞。她在致辞中提到,象山是创业创新的宝地,也是人才成长的沃土,象山有全浙江最丰富的海洋资源,海洋经济实力雄厚!如今,象山正在打造“五大特色产业平台”,真诚邀请广大青年人才,看见象山、探寻象山、扎根象山。
    随后,象山县委组织部副部长张沉忠进行了“半岛菁英”项目人才政策推介。从项目扶持、薪酬补贴、生活保障、引才奖励等四方面详细介绍,展示了象山渴求人才的决心与诚心。

    在项目扶持方面,本次大赛总决赛最终获奖的项目,符合象山年度引才公告要求的,可直接认定入选“半岛菁英”项目,最高可获得1000万元项目资助。还将提供最高5000平方米免租厂房以及2000万元免息贷款和政府性股权投资等扶持。

    在引进人才方面,全职来象山创业创新,申报入选国家、省级“引才工程”的,象山分别给予200万元、100万元奖励,加上各级配套可拿到500万元、300万元的个人奖励!同时,“以才引才”“以企引才”是象山引才的重要方式,为象山推荐人才也将获得最高200万元奖励。

    这个充满诚意的“橄榄枝”,显示出了象山惜才、爱才之心。

    海洋时代

     

    新浪潮奋楫前行

     
    在大连分站赛现场,一个个围绕海洋经济的创新项目陆续登台亮相:海洋风电光伏制储运氢及智能船舶岸电新能源、AI监测+预测水产养殖系统、智能化高效快装型小型风力发电机系统、数字海洋牧场……充满智慧和创意的项目,描绘出海洋经济的广阔未来。

    目前,本次大赛的象山、西安、厦门、大连四个城市分站赛均已圆满完成,即将迎来最后的总决赛。而总决赛后紧接着的就是同样由象山主办的第十七届中国(象山)海洋论坛暨2023“青年与海”双创大会。

    象山深耕海洋经济,积极书写经略海洋、向海图强这篇大文章,推动高质量发展。未来一个时期,全力放大海洋优势,推进海洋经济

     

    快速发展,象山已经定下目标——力争到2025年,海洋经济发展活力更加强劲,千亿级海洋产业集群全面形成;海洋科研创新更加高效,涉海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大幅度提升;海洋生态环境保护和综合管理水平继续走在全国前列。

     

    今后,象山将以更加昂扬的奋斗姿态,在海洋经济掀起的蓝色狂潮中,乘风破浪,奋楫前行。

     

    据悉,在大连分站赛举办期间,象山政府还实地走访了大连理工大学海岸和近海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大连海事大学船舶与海洋工程学院,并举行了座谈会。

     

    (象山县委组织部等一行赴大连理工大学海岸和近海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座谈交流)

    (象山县委组织部等一行赴大连海事大学船舶与海洋工程学院座谈交流)

    (新媒体责编:wa123)

    声明:

    1、凡本网注明“人民交通杂志”/人民交通网,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如需授权转载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

    2、部分内容转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电话:010-67683008

    时政 | 交通 | 交警 | 公路 | 铁路 | 民航 | 物流 | 水运 | 汽车 | 财经 | 舆情 | 邮局

    人民交通24小时值班手机:17801261553 商务合作:010-67683008转602 E-mail:zzs@rmjtzz.com

    Copyright 人民交通杂志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复制必究 百度统计 地址:北京市丰台区南三环东路6号A座四层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号:京B2-20201704 本刊法律顾问:北京京师(兰州)律师事务所 李大伟

    京公网安备 11010602130064号 京ICP备18014261号-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1659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