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手机站
  • 微信
  • 搜索
    搜新闻
    您的位置:首页 > 商业

    光彩上合陈江涛:打造太行空中走廊示范工程,为全国低空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中原方案

    在经济转型升级和科技创新的时代浪潮中,低空经济作为新质生产力的典型代表,正成为各地经济发展角逐的新赛道。林州市作为河南省的重要县级市,凭借独特的资源优势和政策支持,在低空经济领域具备巨大的发展潜力。深入剖析林州市发展低空经济的背景、现状,并提出针对性的发展建议,对于推动林州市乃至河南省经济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一、发展低空经济的背景与必要性

    (一)国家层面的战略驱动

    2021年《国家综合立体交通网规划纲要》明确将低空经济纳入新基建布局和交通强国战略范畴,2023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将低空经济列为战略性新兴产业,而全国已批复15个低空改革试点省份,河南位列其中。低空经济已成为国家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的关键环节。

    (二)区域经济转型升级的必然选择

    低空经济作为新兴产业,具有产业链长、科技含量高、创新要素集中等特点,是突破传统经济增长边界的关键领域,能够有效带动相关产业发展,促进经济结构优化升级。据工信部预测,2035年我国低空经济规模将达3.5万亿元,年均增长20%。河南省作为传统工业大省,2024年第二产业占比根据省政府官网披露为38.3%,亟需通过低空经济实现“制造+服务”双轮驱动,为新旧动能转换注入活力。据悉,以郑州航空港区为例,引入无人机整机制造项目后,单位土地GDP产出提升3倍。

    (三)新质生产力发展的核心载体

    低空经济融合新一代信息技术、人工智能、制备智造、芯片研发、新能源等前沿技术,成为新质生产力的典型代表和关键引擎。这些技术的应用,赋予低空经济在运行效率、服务质量和创新能力等方面显著优势。如2024年安阳市挂牌的蓝天实验室,汇聚五大顶级PI团队,聚焦飞控系统、低空管理等核心技术攻关,其研发的“无人机+5G+北斗+人工智能”模式已在应急通信、物流配送等领域落地,成为新质生产力的典型代表。

    二、央地政策赋能抢发展机遇

    (一)国家政策红利持续释放

    2024年,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在《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中明确“发展通用航空和低空经济”,以及《关于加快建设统一开放的交通运输市场的意见》《无人驾驶航空器飞行管理暂行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空域管理条例(征求意见稿)》《通用机场管理规定》等核心法规和标准相继出台或生效,为低空经济的健康发展营造了良好的政策环境,规范了低空经济发展秩序,为其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多部委联合印发《通用航空装备创新应用实施方案(2024—2030年)》,更是设定2030年万亿级市场目标;同时,国家制造业转型升级基金设立200亿元低空经济专项子基金,重点支持eVTOL、氢动力无人机研发。

    (二)河南省精准布局,安阳创新试点效果凸显

    河南省积极响应国家政策,在《促进全省低空经济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2024—2027年)》中,明确到2025年建成10个通用机场、产业规模达300亿元,2027年扩容至20个机场、500亿元产值;设立“低空+”文旅专项规划,依托太行山水、黄河文化等资源打造“一心一带四区”低空旅游布局,开发航空运动、区间飞行体验等新业态。

    安阳作为核心承载区,2020年获批国家首批民用无人驾驶航空试验区,并率先开通全省首条常态化低空旅游航线(2020年)和无人机送餐航线(2024年)。林州则依托邮政物流场景,成为山区无人机配送的“破冰者”。

    三、河南林州的比较优势与现状

    (一)林州市的比较优势显著

    1 、航空运动文化底蕴深厚

    林州市拥有“世界一流、亚洲第一”的林虑山国际滑翔基地,自1992年首次举办国际滑翔赛后,每年举办两次赛事,吸引众多国内外爱好者,连续4年获评国家体育旅游精品景区。同时,林州连续多年举办与航空相关的活动,航空运动文化氛围浓厚,为低空经济发展奠定坚实群众与文化基础。

    2 、空域资源良好

    林州市所处安阳市为全域低空空域开放,年可飞天数近300天,适宜开展低空飞行活动,空域限制相对较少,飞行审批流程较为简便,能为低空经济企业提供便捷飞行保障服务,有效降低企业运营成本,提高运营效率,吸引相关企业入驻发展。

    3 、产业融合起步

    依托红旗渠精神传承,建成林州通用机场、林虑山国际滑翔基地,逐步走上“体育+教育+旅游+文化”的产业融合之路。滑翔伞体验、动力伞体验、动力三角翼体验和热气球体验等低空体验项目,日渐丰富着人们的消费体验,低空经济产业融合发展初见成效。

    4 、旅游资源丰富

    林州拥有红旗渠、太行大峡谷等著名旅游景点 ,发展低空旅游潜力巨大。通过开发低空旅游项目,如空中观光、航空摄影等,可将低空经济与旅游业深度融合,吸引更多游客,提升旅游体验,进一步拓展低空经济的应用场景和市场空间。

    (二)林州市的相对短板有待提升

    基础设施:全省通用机场密度仅为0.3个/万平方公里,低于全国平均水平(0.5个)。

    技术瓶颈:本土企业eVTOL专利占比不足5%,关键零部件进口依赖度超70%。

    应用局限:当前90%以上无人机业务集中于农业植保,医疗救援、城市物流等场景开发不足。

    四、林州市低空经济发展需系统化布局

    (一)基础设施“强基工程”

    1 、建设   “四网融合”体系: 设施网(起降点/充电桩)、空联网(5G-A通信覆盖)、航路网(空域数字化划分)、服务网(省级管控平台);

    2 、通用机场建设: 加大通用机场建设力度,在现有基础上,根据林州市产业发展和旅游布局,规划建设更多通用机场和起降点。例如,在红旗渠、太行大峡谷等旅游景区附近建设小型通用机场或起降点,方便游客乘坐直升机、小型飞机进行空中观光,促进低空旅游发展。同时,加强机场跑道、停机坪、导航设施、加油设施等配套建设,提升机场服务保障能力。

    3 、低空飞行服务保障体系建设: 建立健全低空飞行服务站,为低空飞行器提供飞行计划申报、气象信息服务、飞行情报服务、告警与协助救援服务等一站式服务,确保低空飞行安全顺畅。加强通信导航监视设施建设,利用5G、北斗等技术,提高低空飞行通信质量和导航精度,保障飞行器安全飞行。

    (二)技术研发“攀登计划”

    1 、加大研发投入: 政府出台政策,鼓励企业和科研机构加大对低空经济关键技术研发投入,如无人机技术、电动垂直起降航空器技术、航空材料技术、飞行控制系统技术等。设立科研专项资金,对在低空经济技术研发方面取得成果的企业和机构给予补贴和奖励,提高林州市低空经济技术水平和核心竞争力。

    2 、建立产学研合作机制: 加强与高校、科研机构合作,搭建产学研合作创新平台。例如,与安阳工学院、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等院校合作,开展低空经济相关科研项目,将高校科研成果及时转化为生产力。鼓励企业为高校和科研机构提供实践平台和市场需求信息,共同攻克技术难题,推动产业技术进步。

    (三)人才培训“雁阵体系”

    1 、完善人才培养体系: 加强与高校和职业院校合作,在林州市相关职业院校开设低空经济相关专业和课程,如飞行器设计与工程、无人驾驶航空器系统工程、航空服务艺术与管理等,培养多层次、多领域专业人才。同时,鼓励企业开展内部培训和职业技能提升培训,提高员工专业素质和业务能力。

    2 、吸引人才流入: 制定优惠政策,吸引国内外优秀航空人才到林州发展。提供住房补贴、人才公寓、子女教育等优惠政策,解决人才后顾之忧;设立人才奖励基金,对在低空经济领域做出突出贡献的人才给予奖励,提高人才待遇和社会地位,营造良好人才发展环境。

    (四)产业导入“链式招商”

    1 、精准招商: 根据林州市低空经济产业定位和发展规划,制定精准招商策略。重点引进国内外知名航空企业和项目,如飞机整机制造企业、无人机研发制造企业、航空运营服务企业等,吸引优质产业资源集聚。加强与已入驻企业沟通合作,通过以商招商方式,引进更多上下游配套企业,完善产业链条。

    2 、培育本土企业: 加大对本土低空经济企业扶持力度,培育具有核心竞争力的本土企业。政府通过提供财政补贴、税收优惠、金融支持等政策,帮助本土企业解决发展中资金、技术、市场等问题。例如,对本土航空零部件加工企业,支持其开展技术改造和设备升级,提高产品质量和生产效率,提升市场竞争力。

    3 、应用场景开放: 如在林州太行大峡谷开展“空中游览+应急救援”融合试点,规划年接待游客50万人次。

    (五)金融配套“活水工程”

    1 、设立产业基金: 由林州市政府牵头,联合金融机构和社会资本,设立低空经济产业基金。产业基金主要用于支持低空经济企业技术研发、项目建设、市场拓展等,为企业提供资金支持。通过产业基金引导作用,吸引更多社会资本投入低空经济领域,促进产业快速发展。

    2 、完善金融服务体系: 鼓励银行、保险等金融机构创新金融产品和服务,为低空经济企业提供多元化金融支持。银行推出针对低空经济企业知识产权质押贷款、应收账款质押贷款等金融产品,解决企业融资难题;保险公司开发低空飞行器保险、航空责任保险等保险产品,降低企业运营风险。

    (六)后市场服务“全周期保障”

    1 、建立维修基地: 在林州航空运动产业园内建设专业化航空维修基地,为各类航空器提供维修、保养、检测等服务。维修基地配备先进维修设备和专业维修技术人员,满足不同类型航空器维修需求。加强与国内外知名航空维修企业合作,引进先进维修技术和管理经验,提高维修基地服务水平和竞争力。

    2 、拓展后市场服务: 积极拓展低空经济后市场服务领域,除航空维修服务外,发展航空器租赁、二手航空器交易、航空培训、航空会展等业务。通过完善后市场服务体系,延长低空经济产业链,提高产业附加值,促进低空经济可持续发展。

    3 、数据要素开发: 建立低空经济大数据平台,开放气象、空域等20类公共数据接口。

    河南省发展低空经济,需通过科学合理布局,在基础设施建设、技术研发转化、人才培训、产业导入、金融配套和后市场建设等方面持续发力。同时,建议以林州为试验田,三年内打造“太行空中走廊”示范工程,形成可复制的山区低空经济发展模式,为全国低空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中原方案。通过基础设施超前布局、关键技术自主可控、应用场景全域开放,河南有望在2030年前建成全国低空经济第一方阵,带动万亿级产业集群发展。

    (作者:陈江涛,俄罗斯利佩茨克国立师范大学高级顾问、中国光彩事业国际投资集团总裁、中国光彩-上合经贸事业部部长,参与编写的著作有《解放众筹》、《自立自强:中国式科技创新之路》、《科技创新赋能乡村振兴案例选编》,2023年6月19日荣获国家乡村振兴局《感谢信》。)

    (新媒体责编:wa123)

    声明:

    1、凡本网注明“人民交通杂志”/人民交通网,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如需授权转载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

    2、部分内容转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电话:010-67683008

    时政 | 交通 | 交警 | 公路 | 铁路 | 民航 | 物流 | 水运 | 汽车 | 财经 | 舆情 | 邮局

    人民交通24小时值班手机:17801261553 商务合作:010-67683008转602

    Copyright 人民交通杂志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复制必究 百度统计 地址:北京市丰台区南三环东路6号A座四层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号:京B2-20201704 本刊法律顾问:北京京师(兰州)律师事务所 李大伟

    京公网安备 11010602130064号 京ICP备18014261号-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1659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