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手机站
  • 微信
  • 搜索
    搜新闻
    您的位置:首页 > 商业

    雷视融合织就智慧经纬,解码京雄高速车路协同新范式

    自2018年首次提出“新基建”,一位位交通人筚路蓝缕、砥砺前行,用智慧与汗水,编织起新时代的交通网络——根据相关数据显示,截至2025年3月,中国高速公路通车总里程已经达到19万公里,位居世界第一。

    作为京津冀协同发展的动脉工程,京雄高速公路在数字化、智慧化的风潮下加速迈向“人车路协同数字体”,以华为智慧公路雷达感知方案为参考,打造了全域(路段全覆盖)、全时(全天24小时有效)、全天候(应对不同气候条件)的城域智慧高速, 进一步推进京津冀一体化进程。

    descript

    革新间距,突破感知技术新边界

    智慧交通是城市流动的脉搏。《交通运输领域新型基础设施建设行动方案(2021-2025年)》中,“推动公路感知网络与公路基础设施建设养护工程同步规划、同步实施,提升公路基础设施全要素、全周期数字化水平”被写在主要任务。

    新时代呼唤新作为,新征程要有新担当。面对于此,京雄高速公路在规划之初,就确定“全域感知”、“数字孪生”、“云边协同”等关键词 ,提出了以下建设需求:

    1.实现800M路侧杆站间隔距离

    传统路侧感知单元布设多以100~200米为距离,800米路侧杆站间距尚属国内首次,没有成熟的方案用于参考。密集度看似下降,但通过算法优化和感知单元的先进产品性能,同样可以“看得清”、“看得远”、“无盲区”、“轨迹连”。此外,这一间距设计还充分考虑了未来技术升级的空间,为自动驾驶、智能网联等新兴应用提供更加广阔的数据支持平台。

    2. 实现高标准的人、车、路一体协同

    人、车、路协同系统是构建"速度、安全、效率"稳定三角关系的关键。在京雄高速公路看来,依托高检测精度、低时延、全覆盖的感知网络,辅以视讯监管平台、各类场景化应用,实现信息的实时共享与交互,不仅可以提高道路通行效率,减少拥堵现象,还能有效推动精细化运维、精效化管理。

    智联万物,构建全息路网协同体

    针对京雄高速公路的数字建设需求,华为提出了定制化的智慧交通雷达感知方案,依托结合毫米波雷达的雷视融合感知技术,从硬件部署、软件组网、平台搭建等方向同步迈进,成功打造可复制的“超距感知网”。

    ·  整体设备上, 京雄高速公路引入MSE100融合感知引擎、ASN850远距高精度毫米波雷达、ASN820T隧道毫米波雷达和视频摄像机等先进设备。全栈设备具备5G无线大规模的组网能力,能够实现快速、稳定的数据传输与通信,构建起高效、可靠的智慧交通通信网络,在支持海量感知数据的实时上传与处理的同时,为自动驾驶、智能网联等新兴应用提供强大的通信保障。同时,5G无线组网能力还使得设备部署更加灵活便捷,能够适应各种复杂环境和场景需求,为京雄高速公路的智慧交通建设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撑。

    · 软件组网上 ,京雄高速公路采用了轻量级雷球联动感知方案。通过优化算法和数据结构,降低系统复杂度和资源消耗,提高感知数据的处理速度和准确性。得益于此,毫米波雷达和视频摄像机等感知设备被有机整合,形成了一个互补共生的感知网络——前者负责提供远距离、高精度的目标检测数据,后者则负责捕捉道路场景的细节信息。通过雷球联动机制,两种感知设备能够相互协作、相互验证,共同构建出更加全面、准确的交通感知图谱。

    · 平台搭建上, 京雄高速公路打造了视频云控平台,集成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等先进技术,能够实现对公路全要素、全周期的数字化管理。通过接入各类感知设备,平台能够实时收集并处理海量交通数据,包括车流量、车速、路况信息等,为交通管理部门提供全面的决策支持。同时,还能够深入挖掘交通数据的潜在价值,为优化交通组织、提升道路通行效率提供科学依据。此外,视频云控平台还支持远程检测和智能调度功能,能够实时响应各类交通事件,确保道路安全畅通。

    看见未来,引领车路共智新业态

    京雄高速公路的突破性实践,使其成为智慧交通建设的新标杆,成为一条重新定义智慧公路车路协同的新标尺。

    · 在这里,雷达感知探得更广、探得更全、探得更准。 雷达感知网具有更高的精度、更强的抗干扰能力和更广泛的应用场景,能够在800米距离内,准确识别车辆、行人、侵入生物等,实现精准车道级识别,准确掌握每个车道的交通情况。

    · 在这里,全路网轨迹连续同步。 京雄高速公路的“连续感知走廊”支持整网目标ID一致性连续跟踪,让每辆车都拥有贯穿全程的数字孪生镜像,为交通调度、事故预警等提供了宝贵的数据支持。

    · 在这里,运维管理更为简易。 凭借强大的感知能力,实时监测设备状态,一旦发现异常,立即启动诊断程序。通过智能分析,快速定位问题所在,并主动发出告警信息。这一转变,将传统的人工巡检模式升级为“感知-诊断-示警”的闭环运维体系。

    当路侧杆站如同数字时代的烽火台,将感知触角延伸至视距之外,我们看到的不仅仅是京雄高速公路的车来车往,更看到了数字改变生活的创新实践——或许,这正是未来高速公路的应有模样。未来,华为也将携手各界伙伴,继续深耕智慧交通领域,以技术创新为驱动,推动更多高速公路向智能化、数字化迈进,让智慧之光照亮每一条通往未来的道路,共同绘就智慧交通的新篇章。

    “数智世界 一触即达” 选择华为,让您的企业轻松数智化。

    (新媒体责编:wa123)

    声明:

    1、凡本网注明“人民交通杂志”/人民交通网,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如需授权转载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

    2、部分内容转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电话:010-67683008

    时政 | 交通 | 交警 | 公路 | 铁路 | 民航 | 物流 | 水运 | 汽车 | 财经 | 舆情 | 邮局

    人民交通24小时值班手机:17801261553 商务合作:010-67683008转602

    Copyright 人民交通杂志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复制必究 百度统计 地址:北京市丰台区南三环东路6号A座四层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号:京B2-20201704 本刊法律顾问:北京京师(兰州)律师事务所 李大伟

    京公网安备 11010602130064号 京ICP备18014261号-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1659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