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手机站
  • 微信
  • 搜索
    搜新闻
    您的位置:首页 > 商业

    【观点摘登】专家评《室内空间设计理论与实践研究》

    邓琛副教授所著的《室内空间设计理论与实践研究》以“空间认知”为核心,系统整合多学科理论与行业实践,十位专家学者从不同视角肯定其学术价值与实用意义,认为该书是兼具深度与广度的设计佳作。

    首先,从理论体系方面,书中多维度解构了空间设计本质,构建了从基础概念到创意应用的完整理论框架。陈淑飞、郭晓阳等教授指出,作者以“实体与虚空”“空间感塑造”等辩证关系为切入点,融合人体工程学、环境心理学等学科知识,对空间形态、尺度、光影等要素解析细致,尤其对“虚拟空间”“共享空间”等新型空间类型的阐释,突破了传统设计思维局限。李荣智、续昕等学者强调,书中对“形式美原则”“场域性文化表达”的理论建构,将抽象美学转化为可操作的设计逻辑,为空间设计提供了科学的理论支撑。

    其次,在实践价值方面,该书在实践应用层面以多元场景下的设计方法论,覆盖了公共空间与居住空间全场景。王东辉教授、弭连杰高级工程师关注到,书中对“无障碍设计”“适老化改造”的细节指导,以及施工工艺、造价控制等落地要点,直接对接行业需求;李文华、黄兆成教授则肯定其对“旧建筑再生”“低碳设计”的创新探索,从材料循环利用到光伏一体化技术,案例兼具前瞻性与可行性。马品磊、李军教授特别提及,作者通过交通枢纽、展览空间等案例,解析了“流动空间”的人流动线设计与视觉焦点营造,为商业、文化空间提供了可复制的设计范式。

    最后,在行业前瞻方面,专家们一致认为,该书对行业趋势的把握颇具前瞻性,尤其是可持续理念与人文关怀的融合。在低碳设计章节中不仅聚焦材料环保性,更从空间布局优化、自然能源利用等维度提出系统方案;对“文化性原则”的强调,尤其地域符号转译、传统与现代材料融合,体现了对空间文化内涵的挖掘。此外,书中对“光环境设计”“材质情感传递”的深度分析,将技术与美学结合,为提升空间体验提供了新思路。

    总体而言,这部著作以理论为基、实践为用,既适合设计专业师生夯实基础,又能为从业者提供从概念到落地的全流程指导,是当下室内设计领域兼具学术严谨性与行业适配性的重要参考著作。

    (新媒体责编:wa123)

    声明:

    1、凡本网注明“人民交通杂志”/人民交通网,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如需授权转载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

    2、部分内容转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电话:010-67683008

    时政 | 交通 | 交警 | 公路 | 铁路 | 民航 | 物流 | 水运 | 汽车 | 财经 | 舆情 | 邮局

    人民交通24小时值班手机:17801261553 商务合作:010-67683008转602

    Copyright 人民交通杂志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复制必究 百度统计 地址:北京市丰台区南三环东路6号A座四层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号:京B2-20201704 本刊法律顾问:北京京师(兰州)律师事务所 李大伟

    京公网安备 11010602130064号 京ICP备18014261号-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1659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