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祖国西南的崇山峻岭与边境口岸之间,钢铁长龙呼啸而过,串起凭祥、河池、八渡等一串闪亮的名字。这里不仅是中国铁路南宁局集团有限公司的运输要冲,更在悄悄生长着一张张“温情之网”。2024年初,集团公司工会以“以职工为中心”为笔,以“五同五建”为墨,在3个试点站区率先落下第一笔,随后向10个站区铺陈。如今,3000余名铁路人把“站”字写成“家”字,也把“岗”字写成“荣”字。
“真没想到,住了十几年的老房子也能这么亮堂!”傍晚的平果站区,年轻职工刘俊麟推开焕然一新的宿舍门,忍不住伸手去摸洁白的墙面。2024年6月,工程队进驻,屋顶加铺防水层,楼道重新布线,连楼外那条一下雨就积水的土沟也被混凝土盖板和排水管取代。夜里,刘俊麟把父母接来视频参观,老人隔着屏幕直念叨:“这比咱县城的新小区还体面!”
而在凭祥口岸,夜色中的食堂灯火通明。信号工黄杰端着餐盘,在智能结算台前“嘀”一声,两荤两素只需8元。“以前打饭排长队,现在手机提前点餐,到点刷脸取餐,节省下的半小时够我跑三公里。”更让他惊喜的是,食堂根据后台数据把早餐品种增加了三成,主食一周不重样,成本却降了下来。黄杰把节省的餐费攒成“恋爱基金”,在工协委的婚恋交友活动上结识了同在口岸工作的姑娘小覃,两人第一次见面就在职工书屋——那间曾被老职工称作“旧仓库”的地方。如今,书屋里飘着咖啡香,书架上摆着《凭祥铁路史话》,落地窗外是满墙的炮仗花。
八渡站区的清晨,总被一阵阵铿锵口号叫醒。工务系统的“黄埔军校”里,24岁的青工杨再兴正跟着师傅做班前演练。2024年,站区把废弃材料棚改造成人才孵化基地,阶梯教室的黑板上写着“让标准成为习惯”。杨再兴和另外11名青工组成“青年突击队”,白天练起道、晚上学理论,半年里提了8次“金点子”。前不久,杨再兴在防洪抢险演练中担任现场指挥,40分钟内完成线路加固,比规定时间快了整整20分钟。演练结束,他抹着汗对记者说:“以前觉得干活是干活,现在觉得是在守护自己的家。”
从边境到内地,从宿舍到食堂,从练兵场到书屋,变化在每一处细节里生根。站区间协作效率提升35%,职工满意度攀至96.3%,三线建设达标率100%。数字背后,是“职工代表提案制”落地的15项民生工程,是“周巡查、月联检”解决的37件诉求,更是3000张笑脸汇聚成的滚滚暖流。
钢铁长龙仍在奔驰,而家已在此落地生根。(图文作者:赵靖、潘波)
(新媒体责编:wa123)
声明:
1、凡本网注明“人民交通杂志”/人民交通网,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如需授权转载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
2、部分内容转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电话:010-67683008
人民交通24小时值班手机:17801261553 商务合作:010-67683008转602
Copyright 人民交通杂志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复制必究 百度统计 地址:北京市丰台区南三环东路6号A座四层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号:京B2-20201704 本刊法律顾问:北京京师(兰州)律师事务所 李大伟
京公网安备 11010602130064号 京ICP备18014261号-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1659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