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井冈山燎原的星火到瑞金共和国的摇篮,从于都河畔长征第一渡到鄱阳湖上万顷稻浪,红色江西的脉搏已澎湃百年,在华夏大地的胸腔里擂响九千六百万次的铿锵鼓点。为让党史“活”起来、让信仰“唱”出来,7月12日,南昌交通学院“艺心向党”社会服务实践队赴高安市荷岭镇何家村,叩开96岁抗战老兵何荣森的家门开启一场跨越世纪的“青春对话”。
何荣森,1930年生,14岁参军,左臂的三处伤疤依次对应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抗美援朝——肉体的创口成为历史的年轮。1944年独山战役,他被炮弹气浪掀翻,昏迷三日;病愈后再次入伍,成为150毫米重迫击炮部队炮手;1949年底随部起义,入解放军第18军随营学校、昆明步校;1954年退伍返乡,把军功章锁进木箱,把革命叙事埋进土地。
当队员问“怕不怕”时,老人用康德式的绝对命令回答:“不是怕不怕,而是快不快。”这一回答在黑格尔“存在即合理”的框架里获得了普遍性:个体的恐惧在历史理性面前被扬弃,升华为“保家卫国”的绝对义务。于是,伤疤不再是生理残缺,而是“精神现象学”里自我意识通过否定之否定达到更高阶段的明证。
胸前的勋章被他别在特制的马甲上,如同本雅明所说的“机械复制时代”里唯一不可复制的“灵晕”。当薄膜揭开,国务院与中央军委联合颁发的荣誉勋章在日光下闪耀,金属与目光的交汇构成阿尔都塞意义上的“意识形态询唤”——青年们在凝视中被建构为“接班人”,完成了从“他们”到“我们”的主体化过程。
队员们围坐着,如同小型讲堂。何老用颤抖却坚定的语调回忆:“我本是穷苦人,只有共产党给穷人饭吃。”这句话在马克思主义语境里获得理论重量:政党的人民性与阶级性在个体经验中被验证,成为“现实的人及其历史发展的科学”最朴素的注脚。
庭院里,老人唱起《义勇军进行曲》,声音沙哑却滚烫。志愿者们回以《强军战歌》,两首歌在赣方言的空气中交织,完成了卢卡奇所说的“阶级意识”的同一性:历史与当下、战争与和平、老兵与青年,在旋律里达成总体性的辩证统一。
车子驶离何荣森的小院,后视镜里老人敬礼的身影渐远,却在青年瞳孔里不断放大。赣江的水波像一部翻动的史书,把老兵的皱纹与学生的热泪折射成同一束光——那光里,有马克思的剩余价值理论,也有中国式现代化的未来图景;有黑格尔“世界精神”的骑在马背上的个人,也有千百万“00后”在实验室、在乡村、在课堂里的共同奔赴。
历史没有句号,只有分号。何荣森家的青砖黛瓦由此升级为一座无墙的“大思政课”教学点:它用伤疤讲矛盾论,用勋章讲认识论,用歌声讲方法论,最终把青年引向同一个结论——
“强国复兴的伟业,必将在一代又一代人的接续奋斗中从可能变为现实。”(艺术与体育学院 成芳琦报道 任新炫 刘鑫宇摄影)
(新媒体责编:wa123)
声明:
1、凡本网注明“人民交通杂志”/人民交通网,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如需授权转载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
2、部分内容转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电话:010-67683008
人民交通24小时值班手机:17801261553 商务合作:010-67683008转602
Copyright 人民交通杂志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复制必究 百度统计 地址:北京市丰台区南三环东路6号A座四层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号:京B2-20201704 本刊法律顾问:北京京师(兰州)律师事务所 李大伟
京公网安备 11010602130064号 京ICP备18014261号-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1659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