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月骄阳似火,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华清学院“猕链未来”智慧农业实践团奔赴“中国猕猴桃之乡”陕西省周至县广济镇斜里村。在乡村振兴战略深入实施的关键节点,这群怀揣科技兴农梦想的学子,将课堂所学转化为田间智慧,一场以无人机技术破解猕猴桃产业核心困境的实践探索,在古老的渭河平原上悄然展开。
斜里村会议室里,村领导班子成员以近三十载猕猴桃产业发展的亲历者身份,向实践团成员们展开了一幅饱含汗水与希望的产业画卷。从零星试种到成为地方经济支柱,从传统粗放管理到对精细化、智慧化发展的迫切需求——这条产业升级之路凝聚着几代人的心血。“然而,”村干部语气凝重地指出,“持续的干旱正成为悬在产业头顶的利剑。”水资源的匮乏与不均,已成为制约周至猕猴桃品质提升与规模发展的最大瓶颈。
纸上得来终觉浅。在村民的带领下,实践团深入果园腹地。眼前景象触目惊心:骄阳炙烤下,本应舒展的猕猴桃叶片无力地卷曲着,部分地块土壤干裂出深深的缝隙,如同大地焦渴的唇吻。一位有着二十年种植经验的老农俯身捧起一抔干土,忧心忡忡:“往年这时果子正长个儿,如今缺水,不仅个头小,挂果率也大不如前。再这样下去,一年辛苦怕是要打水漂了。”果农们面对自然困境的无奈,让实践团成员们真切感受到科技助农的刻不容缓。
正是这份沉甸甸的责任感,点燃了实践团学以致用的决心。得益于学校系统组织的无人机应用集中实习,全体成员均具备扎实的飞行操控与农业应用理论基础。依托“三下乡”这一宝贵平台,实践团迅速行动,主动联合在智慧农业领域深耕多年的陕西壹航科技有限公司,决心将先进的无人机精准灌溉技术引入斜里村的田间地头。
在斜里村一片开阔的示范田上空,壹航科技的专业飞手与实践团成员协同操作,一架搭载智能喷洒系统的无人机平稳升空。伴随着旋翼的低鸣,细密均匀的水雾如及时甘霖,精准洒向果树根系区域与叶面冠层。“这种冠层喷施效率极高,比传统漫灌节水30%以上,且能避开高温时段,减少蒸发损失,”实践团成员专注操作的同时,向围观的果农们清晰讲解技术原理,“更重要的是,它能深入地形复杂的区域,解决灌溉死角问题。”
当无人机灵活穿梭于高低错落的果园,高效完成一片区域的喷洒后,他忍不住赞叹:“这‘铁鸟’飞一遍,顶上我们几个人忙活大半天!省水省工,还浇得透、浇得匀称,真是解了我们的燃眉之急!” 斜里村党支部书记在观摩后当即表示,将积极组织果农学习此项技术,探索在本村建立示范点,让科技力量真正惠及千家万户。实践团与壹航科技亦承诺提供持续的技术支持与培训。
当无人机承载着清凉的水雾掠过周至广袤的猕猴桃园,它所播撒的远不止是缓解干旱的生命之水。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华清学院“猕链未来”实践团以智慧与热忱为笔,以无人机科技为墨,在周至的土地上奋力书写着新时代“科技兴农”的生动篇章。这场校、地、企三方联袂的智慧灌溉实践,不仅为当地猕猴桃产业注入了应对气候挑战的强韧力量,更照亮了一条科技赋能传统农业转型升级、青年学子在乡村振兴宏伟蓝图中贡献才智的清晰路径。无人机翱翔的轨迹,正成为周至果乡奔向丰饶未来的希望航标。(郭少霞 巩云鹏)
(新媒体责编:wa123)
声明:
1、凡本网注明“人民交通杂志”/人民交通网,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如需授权转载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
2、部分内容转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电话:010-67683008
人民交通24小时值班手机:17801261553 商务合作:010-67683008转602
Copyright 人民交通杂志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复制必究 百度统计 地址:北京市丰台区南三环东路6号A座四层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号:京B2-20201704 本刊法律顾问:北京京师(兰州)律师事务所 李大伟
京公网安备 11010602130064号 京ICP备18014261号-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1659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