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5日,“藏·越——越剧艺术藏品巡回展”第九站于上海闵行区古美文体生活馆海上星象厅启幕。展览以戏服、戏单、黑胶唱片等百余件珍贵藏品,串联起越剧百年发展的艺术脉络,带领观众沉浸式感受传统戏曲与现代科技交融的独特魅力。

戏单载春秋:义演往事映照时代风骨
步入展厅,泛黄的戏单静静陈列,诉说着越剧的辉煌历程。1947年夏,袁雪芬、尹桂芳等十位越剧名家为反抗旧戏班制度、推动行业革新,联袂义演《山河恋》,成就“十姐妹”佳话;1951年抗美援朝期间,十二位艺术家再度携手,以《杏花村》《梁祝哀史》等剧义演筹款,捐建“越剧号——鲁迅战斗机”。薄薄戏单背后,是艺术家们以艺报国的赤子之心,亦是越剧与家国命运同频共振的历史见证。

丝绣戏服:指尖非遗织就舞台华章
展厅中央,非遗纯真丝手绣戏服熠熠生辉。针线穿梭间,龙凤牡丹跃然其上,既有江南水墨的雅致,亦具戏曲符号的象征意蕴。这些戏服不仅是舞台艺术的视觉载体,更凝结着匠人对传统的坚守。观众驻足细观,惊叹于丝线泛起的粼粼光影,仿佛听见了历史与技艺的无声对话。

黑胶留声:百年越音叩响时代心弦
一面由十余张黑胶唱片组成的展墙尤为瞩目。其中1939年百代公司为筱丹桂录制的《刁刘氏·操琴品箫》,以早期“的笃调”和三弦伴奏,保留着越剧草创时期的民间韵味。当唱针轻落,婉转唱腔穿越时空,瞬间将观众带入那段质朴而真挚的岁月。
科技赋能:AI体验激活传统新生
在信也科技支持的AI互动区,观众可虚拟换装越剧经典角色,生成定制剧照。信也科技副总裁兼首席财务官徐佳圆参观时表示:“传统文化需借科技之力实现当代价值转化。”这一创新尝试,正是对“十四五”规划“植根中华文明,顺应信息技术潮流”理念的生动实践。年轻观众纷纷驻足体验,在趣味互动中深化对越剧文化的认知。

薪火相传:流动藏品唤醒青年记忆
展览还展出了报刊、连环画、盔帽等实物,勾连起越剧与民众生活的深厚情感。策展人齐春雷坦言:“希望藏品成为流动的课堂,让年轻一代在触摸历史中爱上越剧。”如今,展厅内日益增多的年轻面孔,印证着百年越剧正以深厚底蕴与创新表达,持续释放跨越时代的文化吸引力。
据悉,本次巡回展作为齐春雷从艺三十周年系列活动之一,将持续推动越剧艺术融入当代生活,以科技之翼助传统文脉飞得更高、传得更远。(李航)
(新媒体责编:wa123)
声明:
1、凡本网注明“人民交通杂志”/人民交通网,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如需授权转载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
2、部分内容转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电话:010-67683008
人民交通24小时值班手机:17801261553 商务合作:010-67683008转602
Copyright 人民交通杂志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复制必究 百度统计 地址:北京市丰台区南三环东路6号A座四层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号:京B2-20201704 本刊法律顾问:北京京师(兰州)律师事务所 李大伟
京公网安备 11010602130064号 京ICP备18014261号-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1659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