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手机站
  • 微信
  • 搜索
    搜新闻
    您的位置:首页 > 水运

    一箱难求、运价高企 业内:协调船货双方,控制中间环节层层加价

    “他说两万多美元(一箱),我实际上就收了7000多美元,(多出来)这些钱不是我收的。”9月27日,在2021铁水联运发展论坛暨集装箱铁水联运推进十周年研讨会上,中国船东协会常务副会长张守国复述了一名船东的话。

    就目前一箱难求、运价高企的情况,张守国建议,船东企业要开发新的营运模式,搭建新的平台,控制中间环节层层加价。

    仍有12%~15%运力被浪费

    “疫情刚发生的时候,我们整个集装箱运输市场的干线运费只有1000多美元一个TEU(标准集装箱)。当时由于竞争比较激烈,运力过剩,有将近12%的船舶是停航的。”

    张守国分析称,这背后原因是2020年上半年中国的出口量不足。到了2020年下半年,中国防疫取得了初步成功,而国外基于防疫物资的需求、振兴经济的需要,一些上半年没有运的货物贸易订单要执行,所以运价开始上涨,其中集装箱价格达到了有史以来最高点。

    “那时,大家都认为到了2021年春节前后,市场就会回到正常,但到2020年年底,市场仍然没有回正。就像我们对疫情的判断一样,对航运市场也很难作出那么精准的判断。”张守国说,这是因为疫情发生后,整个物流链受到打击,效率极大下降。

    根据德路里数据,目前全球集装箱保有量超过4000万TEU,近几年平均每年新增集装箱的需求在300万TEU左右。2021年1月,中国主要港口空箱短缺量为38.5万箱次达到高峰,中国造箱企业(占全球总产量的96%以上)加大生产力度,月度产能逐渐升至历史最高的50万TEU。而截至今年6月底,中国主要港口空箱短缺量已降至约6.7万箱次,空箱短缺状况得到有效缓解。

    张守国认为,造成当前全球供应链港口拥堵问题的主要原因是,码头建设投资放缓使港口能力增长有所减缓;港口疫情应对措施降低码头效率,影响服务能力发挥。“原来船在港口停靠一两天就可以开一航,现在要一两周。根据研究机构测算,现有运力的12%~15%是被浪费掉了。”

    建议签订长期运输协议

    相关调研显示,中国集装箱进出口贸易结构中,出口占比约为70%,进口占比约为30%。中国进出口货物贸易中,由中国企业掌握运输权的货物占比低于30%,这部分企业直接受运价波动影响,其他大部分企业理论上不受运价波动影响。

    据张守国了解,目前所有船舶均已投入使用,很难再找到额外运力,船东公司的应对措施是将运力投放到需求更大的航线,使总体的船舶装载率增加,但缺箱的问题并没有得到缓解,而集装箱产量下降使全球集装箱供给大幅下滑。

    “目前的情况只是暂时现象,预计在集装箱生产回归正常水平后,缺箱的状况会得到缓解;美国、欧洲第二以及第三波疫情加剧了港口及内陆环节的拥堵,使空箱回流受阻的问题雪上加霜……”张守国总结道。

    不过,当下航运市场仍存在较大问题。张守国表示,一方面造船企业接了很多订单,但由于疫情反复、港口被封、新船不能很快下水,解决不了目前“船靠不了港”的问题;另一方面是货主和船东缺乏信任和沟通,部分船东公司承诺2022年2月份之前不涨价,这是为了长期市场稳定的努力,而不是说涨价就存在违法的问题。

    对此,张守国建议,船货双方要加强沟通理解,长期合作,签订长期运输协议。“现在集装箱市场只有40%多是合同货,我们要加大合同货的比例,市场的波动就会减少,我们就可以有预见性。”

    据了解,目前大量外部资金涌入航运行业,造船量大幅提高。“一旦有一天,全球疫情得到控制,运输回归正常,这些新船该怎么办?难道又进行价格战?”张守国建议,班轮公司继续加强自律,控制低价,同时加强对船舶的维修保养,延迟老旧船舶的报废,甚至调整航线,从外贸转内贸。

    (新媒体责编:qiaoyidan)

    声明:

    1、凡本网注明“人民交通杂志”/人民交通网,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如需授权转载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

    2、部分内容转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电话:010-67683008

    时政 | 交通 | 交警 | 公路 | 铁路 | 民航 | 物流 | 水运 | 汽车 | 财经 | 舆情 | 邮局

    人民交通24小时值班手机:17801261553 商务合作:010-67683008转602 E-mail:zzs@rmjtzz.com

    Copyright 人民交通杂志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复制必究 百度统计 地址:北京市丰台区南三环东路6号A座四层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号:京B2-20201704 本刊法律顾问:北京京师(兰州)律师事务所 李大伟

    京公网安备 11010602130064号 京ICP备18014261号-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1659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