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手机站
  • 微信
  • 搜索
    搜新闻
    您的位置:首页 > 邮政

    努力奔跑 只为追梦

    一架架飞机整齐停靠在停机坪上,旁边建筑面积约15.7万平方米的生产主楼里,数十万件邮件在现代化的设备里穿梭流动,这就是系统设计处理能力和规模上处于亚洲第一、世界第三的现代化邮件快速集散中心——位于江苏南京的中国邮政航空速递物流集散中心(以下简称南集中心)。

    在国家博物馆举办的“伟大的变革——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大型展览”上,这幅照片正“骄傲”地悬挂在展馆里。而更值得骄傲的是,该项目设计总负责人正是中国邮政研究院设计中心副总经理魏俊荣。

    作为中国邮政有史以来建设的最大处理中心,南集中心的样子在魏俊荣的脑海里已重复过无数次,这里的每块砖、每片瓦、每根柱子、每台机器她都再熟悉不过,至于工艺流程,更是烂熟于心。去年底,和同事再一次在国家博物馆看到它时,魏俊荣流下了激动的眼泪。

    因为热爱

    1984年,魏俊荣毕业后就进入邮政行业,成为邮政工程设计团队的一员,从事邮政领域的规划、咨询、设计以及软科学研究、设备研发、系统集成等工作。如今,邮政研究院设计团队已成为中国邮政工程设计领域的中流砥柱,今年55岁的魏俊荣也成为这个优秀团队的突出代表。魏俊荣说,因为热爱,自己35年就做了“这一件事”。

    从2007年南集中心、2008年中国邮政亦庄信息中心建设,到2010年速递标准化建设、2012年邮区中心局流水化改造,再到2015年陆运网转型升级、2018年寄递网资源整合,近35年来,在支撑服务中国邮政寄递网的能力改革和节点建设上,魏俊荣从不缺位。

    南集中心是魏俊荣最骄傲的作品。

    2007年4月3日,魏俊荣难以忘记,这天,她成为南集中心项目设计总负责人。

    项目启动伊始,面临着许多的空白和不确定性:项目建设实体单位正在筹建、全国速递网络架构面临新的构建、没有成熟的基础业务数据、没有生产作业组织方案……魏俊荣急得睡不着觉。

    “逐个击破!”魏俊荣和她的伙伴们起早贪黑到相关单位搜集海量原始数据,确定科学合理的取值规则,经过严谨的数值分析,终于获得了业务量高峰系数、投递局数量、南集中心装载ULD数量等一整套设计基础数据,并对全国各城市间邮件流量流向进行分析,对每个投递区的业务量进行测算、分析、取定,初步构建了南集中心行政及生产机构方案、生产岗位及生产人员数量设想。

    “工艺设计绝对不能出问题!一旦出错就是不可挽回的损失,会造成国有资产流失。”魏俊荣强调“绝对”二字,决不允许由她参与的设计方案里出现模棱两可的数据和“差不多”“可能”这些字眼。

    物品类邮件小时处理能力9.6万件,文件类邮件小时处理能力17.4万件,放眼当时国际大型物流服务商,这样的设计需求也是屈指可数。魏俊荣通过研读学习有限的UPS、FedEx等国际上大型处理中心案例资料,分析中国邮政的业务特点,大胆提出并确定了利用交叉带分拣机作为核心设备、采用矩阵式分拣的总体技术方案,迈出了工艺设计最重要、最困难,同时也是风险最大的一步。

    在工艺初步设计阶段,在外方设计方案的基础上,魏俊荣带领项目组进行了大量的细化、核算和部分重新设计工作,针对整个工艺系统3000多台(套)主要设备的系统布局和设备配置,逐个系统、逐个设备确定其基本定位尺寸和关键外形尺寸;进行控制系统和信息系统的深入分析,提出功能需求和设备配置;核算设备配置规模和概算。

    魏俊荣印象最深的是2007年9月。为配合土建设计的进度,在工艺初步设计的起步阶段,必须提出全套工艺对土建的要求。面对体量如此大的项目,即使是当时已经工作了23年的魏俊荣,对开展此项工作也是毫无经验可循。506米长、139米宽的二层建筑,采用钢混结构还是钢结构;布置在3层立体空间内多套自动化分拣系统及复杂的胶带输送系统,建筑开间、跨度等柱网数据如何确定;总长5100米、单台最长679米长的大型交叉带分拣设备,生产场地地面沉降、平整度要求如何确定……面对一个个关键而具体的数据,为了兼顾实用性和经济性,魏俊荣和项目组反复讨论研究、请教各方专家,对各种参数多次演算、验证、反复推敲,敢于做结论、勇于承担责任,终于在时限内保质保量提交了土建要求文件。

    2007年4月~2010年8月,这是南集中心建设的4年。4年里,魏俊荣平均每天的睡眠时间为三四个小时,除春节外,几乎没有一个休息日。

    首次在工艺系统中采用交叉带矩阵式分拣方案,并实现超大体量的复杂工艺系统在多层钢平台上安装运行;首次通过实验分析验证分拣机间自动交互卸载技术,并在工程中大规模应用;首次在文件类处理设计中采用流水线思路,有效提高了文件类处理能力以及飞机容间和载重能力的利用率;首次在工程设计中大量应用基于真实坐标和尺寸的三维建模设计技术等先进设计技术……

    “我可以自豪地说,这个项目的点滴都是创新。从项目启动至今已过10年,其设计理念和建设规模在国内物流和快递行业中仍处于领先水平!”魏俊荣说。

    您的托付我的责任

    “今年‘双11’,我最先收到的是邮政包裹!”2018年11月14日,这件最先到达的邮政包裹让沈阳师范大学的董万会老师对邮政服务更认可了。客户的认可离不开魏俊荣带领设计中心完成的中国邮政核心节点的快递工程设计。

    2015~2017年,他们利旧数十万平方米的老场地,创造了全国范围内邮件传递时限平均缩短11个小时、全网劳动生产率提高6倍以上的奇迹。该项目担负着全网快件分拣的骨干作用,将生产由“人工+机械化”模式转变为“流水化、自动化、信息化”,大幅降低了员工的劳动强度,以新工艺、新流程、新设备有力支撑了“互联网+邮政业务”新模式的探索。

    魏俊荣主持完成的一系列项目,伴随了全国快递业务量从2011年36.7亿件增长到2018年突破500亿件的电商高速发展期。

    成绩的背后永远是不易。为了掌握第一手数据,35年来,魏俊荣的足迹遍布全国各地,由于处理中心工作时间原因,她和团队成员只能在夜间至凌晨进行勘察,不论现场热得像蒸笼还是冷得像冰窖,也不论现场情况如何复杂,她都坚持科学严谨勘察,连续数月带领团队加班加点,坚守在工程现场是她的工作常态。魏俊荣的办公室里永远准备着出差用品,她开玩笑地说,这是为了随时来一场说走就走的“旅行”。

    “魏总经常对我们说,设计不是想当然,要充分满足客户需求,你要把自己当做生产现场的员工,想想如何工作最方便;你要把自己当做一个邮件,想想流程怎么走最合理。”设计中心工程师符智捷说。魏俊荣要求大家时刻从项目需求出发,她自己更是时刻关注企业“大需求”。

    不管多忙,魏俊荣每年都会参加全国邮政网运工作会议、学习全国邮政工作会议报告,了解未来业务发展、运输方式、生产走向,分解出设计中心未来的工作重点和方向,然后主动和业务及建筑单位对接需求。

    得益于设计中心提前进行了北京某机场的航空邮件及国际交换站工程建设方案的准备工作,现在方案已初步设计成型;得益于2013年就开始对南集中心的分拣能力进行跟踪,面对春节后客户的“突袭”,设计中心仅用一个多星期就拿出了4个南集中心扁平建分拣能力扩容工艺方案。“今年春节后,刘爱力董事长来调研时说,科技的一项重要功能是对未来的预测,要积极发挥科技和大数据的引领作用。新时期下,集团公司对科技工作者的期望要求我们必须变被动为主动,发挥科技主动支撑作用。”魏俊荣说。

    对魏俊荣来说,中国邮政的需求与托付,就是她毕生的责任。

    不是一个人在奋斗

    2018年,由设计中心承担的项目多达141个,虽然项目越来越多,可同以前相比,魏俊荣却觉得自己现在轻松多了。因为在单位的培养、她的带动和几百个工程项目的锤炼下,设计中心已经形成了一个50多人的高水平、高质量设计团队,一批能独当一面的徒弟已经成为行业的专家,挑起了邮政寄递网设计的大梁。

    魏俊荣明白,一个人的力量总是有限的,自己终有干不动的那天,而随着中国邮政的高速发展,还有一个接一个的网运节点等着去疏解、打通,带好队伍刻不容缓。2007年,研究院承担起建设南集中心的重任,也就是那时,设计中心开始组建,可彼时的设计中心只有3个人。魏俊荣说:“那时的艰难让我意识到建队伍的重要性。”

    “总平面和空侧有关联,你这个方案不能说服我”“一定要通盘考虑,按照统筹规划、分期实施原则做好近远期的工艺方案”“设计师要有眼光,要有前瞻性,做到用最小的投资实现远期工艺系统扩容,实现国有资产保值增值”……3月4日,在设计中心北京某机场项目的方案讨论会上,魏俊荣和大家交流如何成为一名优秀的设计师。

    魏俊荣是细心的,手把手教是她带第一批徒弟时的方法。一个细节一个细节带着抠、一个梁子一个梁子带着量、一个现场一个现场带着跑,如今已经成为设计中心骨干的仲岑泓、徐道程、韩松、钟谆谆、李璐、岳恒昌等用“倾囊相授”来形容那些年师傅对他们的教导。“其实带人比自己做难多了,你要让他们知道怎么做是对的、怎么做是错的,怎么改正,要给他们压担子,这样做才能让他们成长。”魏俊荣说。是的,她从来不嫌麻烦,总是千方百计给新人机会,很多时候都是员工干完了,她自己连夜检查把关,提出修改意见。

    魏俊荣也是严厉的。工程师孟大立就挨过她不留情面的批评。一次,孟大立在一个项目的设计方案中提出要在一面墙上开洞,但由于现场测量数据太多而将一个关键数据记录错了,魏俊荣发现后发火了,责令他重新到生产场地测量并据此调整工艺方案。“我们做设计的最忌讳粗心,一个小小的失误,就可能延误工期、损失几千万元。”魏俊荣告诫他的这句话,孟大立至今记忆犹新。

    共享是设计中心团队成长起来的关键因素之一,这也是魏俊荣发起创建“知识库”的初衷。“知识库”包含了设计中心参与过的大小项目的原始设计框架、重要参数、注意事项、工艺流程等。在魏俊荣的带领下,设计中心有个不成文的规定,所有人员在完成项目后,都要将相关内容充实到“知识库”中,让资源、数据共享。

    如今,在设计中心,传帮带、共享开放的氛围已经形成,仲岑泓、徐道程、韩松、钟谆谆、李璐、岳恒昌等也都有了自己的徒弟。2017年才来到设计中心的牛登超、刘梦娇便是通过传帮带和“知识库”快速进步,他们如今正向着成为单项负责人的目标努力。

    现在,身为“掌门人”的魏俊荣则更多在把方向上下功夫。“魏总经常找我们谈心,帮我们设计职业规划,告诉我们应该怎么样工作。”说起魏俊荣,徒弟们总是滔滔不绝。“设计是引领,设计师要在图纸上画出最美的图画,实现美的目标要有前瞻性,光‘蹲在地上’是不够的,要‘站在别人的肩膀上’。技术固然重要,但好的工作思路和态度更能成就一个人,这也是我近几年更加关注的。”

    在魏俊荣的办公桌上,摆着一个特殊的奖杯“卓越贡献奖”,这是去年底,设计中心全体员工为纪念她工作35周年特别设计定制的。35年里,魏俊荣获得过无数荣誉,但她却只把这个奖杯摆到了桌子上:“我觉得,它是我最美的作品。”

    “刘爱力董事长到我院调研时,充分肯定了我院不断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工程设计等达到行业先进水平,为邮政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我特别受鼓舞。同时,董事长也希望我们科研单位要勇做新时代科技创新的排头兵,为实施科技兴邮增添新动能。我有一种只争朝夕、时不我待的感觉,只要组织需要,我会牢记科研创新、追求卓越的使命,继续在我热爱的科研事业上发光发热,做一名为中国邮政建成行业‘国家队’努力奔跑的追梦人。”魏俊荣说。

    (新媒体责编:news1166)

    声明:

    1、凡本网注明“人民交通杂志”/人民交通网,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如需授权转载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

    2、部分内容转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电话:010-67683008

    时政 | 交通 | 交警 | 公路 | 铁路 | 民航 | 物流 | 水运 | 汽车 | 财经 | 舆情 | 邮局

    人民交通24小时值班手机:17801261553 商务合作:010-67683008转602 E-mail:zzs@rmjtzz.com

    Copyright 人民交通杂志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复制必究 百度统计 地址:北京市丰台区南三环东路6号A座四层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号:京B2-20201704 本刊法律顾问:北京京师(兰州)律师事务所 李大伟

    京公网安备 11010602130064号 京ICP备18014261号-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1659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