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手机站
  • 微信
  • 搜索
    搜新闻
    您的位置:首页 > 深阅读

    新中国成立70周年丨家庭交通工具“加速升级”

    转眼70年,交通工具的变迁,让老百姓感受到了改革开放带来的出行之便。进入新时代,交通运输越来越发达,群众出行越来越方便,幸福感和获得感更是与日俱增。不管是因城市兴、产业兴而日渐富裕的柯桥人,还是曾经饱受山区道路难行的山里人,出门动辄私家车,回家简直像旅游。这便是新时代柯桥人的故事。

    从开船到开奔驰车

    柯岩街道余渚村冯爱园一家出行方式的转变,恰恰是中国轻纺城发展的缩影。

    7月11日,冯爱园驾车带着孙女去柯岩风景区游玩。这位58岁的阿姨已是10多年驾龄的老司机了。“我自己会开车,想去哪里就开车去哪里。”随后,她话锋一转,“不过,年纪大了,得多动动,我现在更爱骑自行车和步行。”

    1988年,冯爱园出嫁时,丈夫钱云虎家里条件一般。当时中国轻纺城刚刚起步,在杭州开石头船谋生的钱云虎被父亲叫回家。“轻纺城成立了,柯桥的发展会越来越好。”钱云虎的父亲和舅舅都是靠船起家的小船户,两家人看准了轻纺城的发展势头。

    随后,钱云虎用妻子的嫁妆钱买了一辆凤凰牌自行车。就是靠着这辆自行车,他往返于柯桥和诸暨两地,将诸暨的棉纱布载到柯桥来卖,家里的积蓄慢慢多了起来。1990年,钱云虎花3000元买了一辆摩托车。

    这是一笔不小的开支!但吃油的摩托车比脚蹬的自行车速度快,出行效率也更高,同样,钱家人的致富速度也驶入了快车道。“家里买了门市部,每天丈夫先把我带到门市部,他再去诸暨进货。”冯阿姨回忆道,他们家的生意也因此越做越红火。到了1996年,摩托车已经不能满足出行需求了,他们决定换私家车。

    换车容易,可还得有配套的路。“村道狭窄,刚开始大家出门都靠走路,没觉得有啥不妥。渐渐地,摩托车、私家车多了起来。”钱云虎说。村里也意识到了这一点,准备拓宽村道,消息一出,村民纷纷响应,钱云虎一家也捐钱修路。路修好后,钱云虎便花30多万元买了一辆大众轿车。“车子一路开到家门口,不仅谈生意方便了,一家人出门也方便很多。”这些年来,钱云虎的生意越做越顺利,他的车子也从大众换到了别克、奔驰。

    “要感谢政府,感谢这个好时代,我们一家人的日子才能越过越好!”冯爱园说,现在女儿、女婿也很能干,把外贸生意打理得井井有条,而丈夫钱云虎管着自家的园机厂,每天早出晚归。对于他来说,生活犹如这车子,依旧行驶在快车道上。

    从“行路难”变身“网红村”

    进入伏天,绍兴暑气渐盛。今年74岁的孙宝江开始怀念老家丹家村的凉快。王坛镇丹家村是柯桥区海拔最高的行政村,偏远的地理位置让丹家村迄今为止依旧保持绿色、自然、无污染的特性,成为众多城里人避暑、周末休闲的好去处。

    然而,曾几何时,也正因为身处大山,让丹家人饱尝出行之苦。

    “上磨肩头,下摩脚底。冬天一身寒,夏天一身汗。”这是当时丹家人最流行的口头禅,形容出行不便。孙宝江任丹家村文书20余年,他告诉记者,那时候,如果要去乡里或镇里开会,得一大早出门,步行1个多小时到孙岙乡或者走更长时间到王坛镇。开一次会,往往得花上半天时间行路。

    “一路上,要经过孙家岭、丹家岭等多个山岭,行路之苦,只有走过的人才知道。”孙宝江告诉记者,鸡鸣出门鸡叫进门是常有的事。由于行路难且阻,有时候遇到产妇生娃难产,村民们常常头疼不已。“有一次,村里一产妇难产,家里男主人急得直跺脚,好不容易叫了四五个青壮年,用门轿抬着往镇上赶。”

    为此,孙宝江还曾在1989年写信向上级反映,请求政府拨款修路。好时机终于来了,1992年,东云公路即现在的王崇线在政府的拨款下进行了修缮。虽然是石沙路,但也让丹家人欣喜不已。

    慢慢地,靠肩挑茶叶、米油等日用品进山的丹家人生活发生了巨大变化。“这几十年来,路越修越好,以前的石沙路现在变成了柏油马路,我们出门越来越方便了。”孙宝江说。

    如今,通往村里的公交车班次多了,收费也便宜。村里人出门办事,路上节省了大量的时间。不少人家还买了私家车,和城里人一样,小汽车一路开到家门口,日子过得越来越爽快。

    孙宝江的三个子女也都买了私家车,虽然孙宝江已随儿女到绍兴城里居住,因为方便,他们时不时还会开车回老家。“现在回家简直就是去旅游,绍兴到丹家一个小时就够了。以前在老家,去绍兴想都不敢想。”孙宝江说,随着村民的生活不断改善,目前丹家村正在大力发展绿色旅游业,很多城里人专门跑去丹家玩,这哪里是曾经身处深山的人能想象的事。

    “交通工具,只是生活的一个侧面,但窥斑知豹,它反映了时代的进步,生活的提高,希望我们的日子一天比一天好,向着富裕、充实、健康、和谐的理想社会大步前进!”孙宝江说。

    (新媒体责编:zfy2019)

    声明:

    1、凡本网注明“人民交通杂志”/人民交通网,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如需授权转载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

    2、部分内容转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电话:010-67683008

    时政 | 交通 | 交警 | 公路 | 铁路 | 民航 | 物流 | 水运 | 汽车 | 财经 | 舆情 | 邮局

    人民交通24小时值班手机:17801261553 商务合作:010-67683008转602 E-mail:zzs@rmjtzz.com

    Copyright 人民交通杂志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复制必究 百度统计 地址:北京市丰台区南三环东路6号A座四层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号:京B2-20201704 本刊法律顾问:北京京师(兰州)律师事务所 李大伟

    京公网安备 11010602130064号 京ICP备18014261号-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1659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