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手机站
  • 微信
  • 搜索
    搜新闻
    您的位置:首页 > 时政

    《公路斜拉桥设计规范》修订解读

    近日,交通运输部发布了《公路斜拉桥设计规范》(JTG 3365-01—2020,以下简称《规范》),作为公路工程行业标准,自2020年8月1日起施行,原《公路斜拉桥设计细则》(JTG/T D65-01—2007,以下简称原《细则》)同时废止。为便于理解本次修订的主要内容,切实做好贯彻实施工作,现将有关修订情况解读如下:

    一、修订背景

    原《细则》自2007年实施以来,在公路斜拉桥设计、施工、养护等方面发挥了重要的规范和指导作用。近年来,我国斜拉桥建造技术迅速发展,建设了大量大跨度、特殊结构型式的斜拉桥,积累了大量设计、施工经验。原《细则》已不能满足我国目前斜拉桥设计的需求了。为适应斜拉桥建设技术的发展,交通运输部组织完成了《规范》的修订工作。

    二、标准的定位

    《规范》涵盖了公路斜拉桥常用材料、作用、总体设计、构造设计、结构分析计算、设计对施工监控的要求以及养护条件设计,与上游的公路桥涵通用设计规范、钢筋混凝土及预应力混凝土桥涵设计规范、钢结构桥梁设计规范等,共同形成了公路斜拉桥设计体系。《规范》以规范和指导公路斜拉桥设计为目标,旨在体现全寿命周期设计理念。《规范》充分考虑了与其他标准的衔接,以国内外工程实践和先进研究成果为依托,根据我国公路斜拉桥建设的现状以及实际特点,以容全面、分类指导、重点突出、简单适用为基本原则,广泛征求意见,具有清晰明确的定位,对进一步提升公路斜拉桥设计工作具有较强的指导作用。

    三、《规范》的特点

    《规范》注重落实新发展理念和交通强国建设纲要,对标国内国际先进水平,充分吸纳我国公路斜拉桥的设计、施工和养护中的先进成果,广泛征求了设计、施工、建设、养护、管理等有关单位和专家的意见,经过反复讨论、修改后定稿。主要修订内容包括:

    (一)使用科学的极限状态设计方法,满足大跨径建设需求。借鉴和吸收国内外先进的设计方法,结构设计根据可靠性设计理论,按照相关设计规范要求,采用了以概率理论为基础、按分项系数表达的极限状态设计方法。将适用跨径由800m以下提高到1000m以下的新建和改建公路斜拉桥的设计,针对大跨斜拉桥刚度较小的特点,提出综合考虑抗风、抗震、防撞等复杂因素进行总体设计。

    (二)突出桥梁全寿命周期的先进设计理念。明确斜拉桥主体结构的设计使用年限为100年,与《公路桥涵设计通用规范》(JTG D60—2015)保持一致,补充了可更换构件设计使用年限的规定,新增对斜拉桥养护检修设施耐久性的规定。明确规定斜拉桥设计应统筹考虑桥梁设计、施工及养护。

    (三)充分体现新型斜拉桥结构型式、新型构造、新材料以及新工艺。新增了分体式箱形截面梁、钢桁梁、混凝土索塔鞍座式锚固、外置式钢锚箱锚固、钢桁梁主梁的索梁锚固形式、钢桥面铺装等新型斜拉桥结构形式、构造及材料的设计要求。

    (四)提出特殊构造部位的计算理论和计算方法。增加了索塔锚固部位拉压杆模型、换索工况的结构性能要求、墩梁临时锚固计算分析、边跨配重和抗拔装置设计等规定。提出斜拉索承载力计算方法及要求,对部分斜拉桥的拉索考虑结构体系修正系数。同时,对基本体系斜拉桥和部分斜拉桥拉索疲劳计算进行了修订,更体现两种体系斜拉桥斜拉索的受力特点。

    四、实施注意事项

    (一)在安全合理的前提下鼓励技术革新。《规范》的适用范围及涵盖的结构体系、形式、构造是在充分吸收国内外工程实践和先进研究成果的基础之上,综合考虑各方面的技术成熟性后确定的,普遍适用于目前常规斜拉桥的设计。在经过充分的理论及试验论证安全合理性后,鼓励研发新结构体系、形式、构造以及新材料、新工艺、新技术、新工艺,推动技术革新。

    (二)关注总体布置及基本参数的选用。《规范》结合已建斜拉桥的实际应用情况总结得出普适性的总体布置及基本参数选用原则,提出的参数范围适用于一般情况,对于特殊条件下的斜拉桥,需要根据具体情况通过合理的结构布置适当调整。

    (三)关注斜拉桥设计对施工控制的要求。斜拉桥的特点之一是设计和施工密切相关,施工方法不同,不但影响安装时的结构应力,而且对建成后的桥梁的最终应力状态和几何线形也有很大影响。为确保成桥时实现桥梁的设计状态,设计需对施工监控提出要求。

    (四)精心组织宣贯培训。《规范》在公路斜拉桥建设及养护工作中广泛使用,各省(市)交通运输主管部门、设计单位、监理及施工等单位,要结合工作实际,切实有效地做好宣贯培训,让技术人员准确理解《规范》,合理使用《规范》,为交通基础设施质量的不断提升打下良好技术基础。

    (新媒体责编:zfy2019)

    声明:

    1、凡本网注明“人民交通杂志”/人民交通网,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如需授权转载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

    2、部分内容转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电话:010-67683008

    时政 | 交通 | 交警 | 公路 | 铁路 | 民航 | 物流 | 水运 | 汽车 | 财经 | 舆情 | 邮局

    人民交通24小时值班手机:17801261553 商务合作:010-67683008转602 E-mail:zzs@rmjtzz.com

    Copyright 人民交通杂志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复制必究 百度统计 地址:北京市丰台区南三环东路6号A座四层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号:京B2-20201704 本刊法律顾问:北京京师(兰州)律师事务所 李大伟

    京公网安备 11010602130064号 京ICP备18014261号-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1659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