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手机站
  • 微信
  • 搜索
    搜新闻
    您的位置:首页 > 信用交通

    信用交通怎么建?江苏省厅一把手这么说

    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社会信用体系建设。习近平总书记要求,要建立和完善守信联合激励和失信联合惩戒制度;加大对诚实守信主体激励和对严重失信主体惩戒力度,形成褒扬诚信、惩戒失信的制度机制和社会风尚。交通运输既关系高质量发展,也关乎高品质生活,是关系国计民生的重要行业,在强化行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尤其在建立以信用为基础的监管新机制上要当好先行。

    信用为基础的交通监管新机制加快形成

    今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收官之年,也是交通运输部推进“信用交通省”建设关键之年。在交通运输部和江苏省委、省政府坚强领导下,江苏交通运输部门紧抓“信用交通省”创建契机,全面推进信用交通省建设,信用信息归集、共享、发布能力持续增强,信息质量显著提升,行业多领域信用评价和应用取得了积极成效,以信用为基础的交通运输监管新机制正加快形成。

    一是加快构建信用管理制度体系,以制度引领行业重点领域信用监管全覆盖。江苏建立健全了覆盖公路水运工程建设、道路水路运输、港口经营、船舶过闸、交通执法等重点领域信用管理制度,特别是工程建设领域建立了覆盖所有从业单位和主要从业人员的“1+6”信用管理制度体系;积极探索、研究出台《江苏省交通运输守信联合激励和失信联合惩戒对象名单管理办法》,进一步规范了“红黑名单”认定、发布及信用修复等工作。

    二是推广实施信用承诺制,探索信用创新监管新路径。在交通建设工程领域招投标、交通行政许可、运输领域财政奖补资金申请等领域实施信用承诺制度。截至2020年8月,行政许可领域已基本实现省级交通运输行政许可中可运用信用承诺制事项全覆盖;在江苏省从事公路水运建设项目招标投标的各方已出具信用承诺书共计1664份,主要从业人员作出信用承诺共计2233份;运输市场申报客货运场站补助使用信用承诺制共计33件,申请油补资金使用信用承诺制共计109件。

    三是打破部门间发展壁垒,构建信用评价结果互认和联合奖惩机制。江苏省交通运输厅与江苏海事局联合印发《关于对港航企业和从业人员实施守信联合激励失信联合惩戒的通知》,苏北航务管理处与镇扬六家单位签署《关于联合实施京杭运河与长江干线交汇水域内河船舶信用奖惩的合作备忘录》……今年以来,全省交通运输领域已实施超限超载治理联合惩戒处罚1854件,责令停业整顿1676家,吊销证照36家,形成了有效的闭环管理。

    四是积极创建信用监管示范行业,拓展信用惠民便企应用场景。积极推进“信用交通城市”创建,持续开展“信易行”惠民便企应用场景,让信用更多惠及市场主体和社会公众。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间,积极将信用理念运用到疫情防控和复工复产实践中,优先选择信用状况好的客货运输企业、从业人员参与疫情防控运输任务;结合信用评价结果,研究支持受疫情影响的运输企业融资政策“绿色通道”,累计689家运输企业获得融资授信,授信金额近20.07亿元,极大缓解了运输企业复工复产资金压力。

    发挥信用监管机制的应用实效

    下阶段,江苏交通运输行业将进一步积极作为,突出总体规划设计,围绕构建科学合理的行业信用体系,加强行业信用法规制度、信用承诺、信用评价、联合奖惩、信用修复、信用数据归集及应用,加快构建完善以信用为基础的交通运输新型监管机制,高质量建成江苏“信用交通省”,推进行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为“强富美高”新江苏建设提供坚实支撑。

    一是进一步强化系统谋划。抓紧编制完成“十四五”信用交通发展规划和标准化体系,明确阶段发展目标、重点任务和保障措施,推进行业信用体系建设再上新台阶。

    二是进一步完善制度体系建设。重点围绕“制度标准体系、信用信息平台共享体系、信用监管体系、信用产品应用体系、诚信文化宣传体系”五大体系精准发力,深化信用交通建设,发挥制度引领优势,创新打造信用示范行业,鼓励培育一批试点示范、诚信企业和诚信从业人员。

    三是进一步推进机制创新。聚焦行业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发挥信用监管机制的应用实效,让信用更深层次地与业务融合、与管理融合、与服务融合。探索区域信用监管一体化,推进跨区域行业内、行业间的信用信息互联、信用评价互认、联合奖惩互动、信用修复互通的信用监管机制。

    四是进一步强化信用修复。在加大对失信行为惩戒力度的同时,畅通为失信者提供纠错的制度化渠道,制定信用信息异议处理管理制度及操作细则,丰富信用信息修复方式,支持有失信行为的企业或个人通过社会公益服务等方式修复个人信用。

    (新媒体责编:zfy2019)

    声明:

    1、凡本网注明“人民交通杂志”/人民交通网,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如需授权转载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

    2、部分内容转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电话:010-67683008

    时政 | 交通 | 交警 | 公路 | 铁路 | 民航 | 物流 | 水运 | 汽车 | 财经 | 舆情 | 邮局

    人民交通24小时值班手机:17801261553 商务合作:010-67683008转602 E-mail:zzs@rmjtzz.com

    Copyright 人民交通杂志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复制必究 百度统计 地址:北京市丰台区南三环东路6号A座四层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号:京B2-20201704 本刊法律顾问:北京京师(兰州)律师事务所 李大伟

    京公网安备 11010602130064号 京ICP备18014261号-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1659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