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手机站
  • 微信
  • 搜索
    搜新闻
    您的位置:首页 > 铁路

    把“出海口”搬到“家门口”

    9月15日,湘粤非国际物流平台首批援非物资从湖南株洲北站中车物流专线铁路装箱启运,发往广州港装船出海,标志着首趟湘粤非铁海联运班列“株洲-南沙港”正式开通,为湖南及周边省份内陆地区通往非洲搭建起一条便捷、经济、高效的国际物流新通道,推动中非深度合作驶入快车道,构建国内国际双循环新发展格局。

    湘粤非铁海联运班列首发仪式。

    中非货物进出口量持续稳定增加

    近年来,随着“一带一路”倡议的推进和提升,中非经贸往来不断加强,货物进出口量持续稳定增加。2019年6月,中非合作论坛长期落户长沙,中非交流合作更加密切。2021年也是第二届中非经贸博览会开启之年,在这样的重要时刻,广州港集团与株洲城市建设发展集团、中远海运集团、上海格林福德联手,打通辐射华中乃至西部内陆区域至非洲及东南亚等“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进出口物流通道,将进一步助力中国经济腹地对外交流合作、打造中非命运共同体、推动中非全面战略合作伙伴关系高水平发展。

    据了解,该批援非物资1935吨大米共计装载86个20尺集装箱,完成熏蒸、海关检验检疫后经铁路运输到广州港黄埔港区,再转驳船运至南沙港区,预计于9月28日登上中远海运的海运大船,发往非洲南苏丹和肯尼亚,10月15日抵达肯尼亚蒙巴萨港。

    南沙海关相关负责人表示,将积极响应建设“一带一路”倡议,不断为企业提供政策支持,创造便捷的通关条件。南沙海关全面推广便捷通关措施,发挥智慧海关监管优势,提供“一站式”服务。允许企业自主选择通关模式、减少报关次数、降低报关成本、加强枢纽站点建设、促进多式联运业务发展等。实现货物通关全链条信息化作业远程监控管理。

    湘粤非通道物流费用可降低近60%

    首发仪式上,广州港股份有限公司、株洲市城市建设发展集团有限公司、中远海运集装箱运输有限公司、上海格林福德国际货物运输代理有限公司四方签署《湘粤非铁海联运通道项目合作框架协议书》,各方将发挥在行业领域中的资源优势,在保障中非深度经贸往来的基础上,强化国际物流创新,把湘粤非通道打造成实际意义上的泛中非快线,形成辐射全国的支撑泛中非(亚太、中东、拉美)贸易的物流大通道。

    新通道首次构建了从湖南及周边经济腹地到非洲大陆各国“端到端”的全程物流通道,实现全程提单,一票到底,提供“腹地对腹地”“门到门”的物流服务。首期涵盖非洲11个枢纽海港和20条至非洲内陆的公路和铁路,进一步提升了对非物流时效、降低了物流成本,湘粤非通道至枢纽口岸的集港成本基本持平,至东非基本港的全程运输时间可缩短10天;至西非基本港的全程运输时间可缩短9天,同时全程运输费用可节省约3%;与公路集港模式相比,湘粤非通道可将头程物流费用降低近60%。

    广州港集团副总经理宋小明表示,“广州港将同各方加强合作,做强做大湘粤非铁海联运班列,深化‘通道+枢纽+网络’现代物流运行体系建设,持续为湖南地区的广大客户提供更优的服务、创造更大的价值,促进湖南与广东区域协同发展,提升国际市场参与度和竞争力,为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贡献更大力量!”

    打造枢纽型港口物流综合服务体系

    广州港是港口型国家物流枢纽,是华南地区最大的综合性主枢纽港,在湘粤非铁海联运通道中扮演着内引外联的大港口、大枢纽、大通道角色。广州港同时是距离湖南省最近的国际海港,具有运距短、成本低、时效快的优势,广州港也是通关最便利的港口,通关时间和成本等综合指标排名位居全国前列,十分契合中非国际物流通道国际运输的要求,广州港致力于将港口和口岸功能延伸到湖南外贸企业的“家门口”,是湖南省打造内陆地区改革开放高地最重要和最可依赖的桥头堡。

    近年来,广州港积极响应国家“一带一路”倡议,着力完善港口综合物流服务体系,不断强化内联外通的物流通道建设。特别是近几年,在巩固中国内贸集装箱第一枢纽港基础上,外贸集装箱运输发展迅猛,对非集装箱航线全国最多,航线产品丰富,覆盖了非洲全域主要港口,亚洲航线增速最快,欧美航线稳步开拓,进出口物资可在广州港大批量、高效率的快速集结和分拨。截至目前,广州港已开通国际集装箱班轮航线137条,其中对接“一带一路”国家和地区的航线达114条,对非集装箱航线22条,数量全国最多。先后在湖南、西南等地设立了30个内陆办事处,形成了以海港为枢纽、“海运+内陆”两张网结合的枢纽型港口物流综合服务体系。2020年,广州港完成货物吞吐量6.36亿吨、集装箱吞吐量2350万TEU,分列全国第四位、全球第五位。

    今年年底,随着南沙港进港铁路、南沙国际物流中心、华南国际冷鲜港、南沙四期自动化码头的陆续建成投产,港口物流基础设施将进一步完善,广州港海铁联运的服务能力将得到极大的提升。

    (新媒体责编:xmtqyd)

    声明:

    1、凡本网注明“人民交通杂志”/人民交通网,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如需授权转载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

    2、部分内容转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电话:010-67683008

    时政 | 交通 | 交警 | 公路 | 铁路 | 民航 | 物流 | 水运 | 汽车 | 财经 | 舆情 | 邮局

    人民交通24小时值班手机:17801261553 商务合作:010-67683008转602 E-mail:zzs@rmjtzz.com

    Copyright 人民交通杂志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复制必究 百度统计 地址:北京市丰台区南三环东路6号A座四层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号:京B2-20201704 本刊法律顾问:北京京师(兰州)律师事务所 李大伟

    京公网安备 11010602130064号 京ICP备18014261号-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1659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