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业人员在回填道砟。普宏思 摄
中老铁路北起昆明,南抵万象,促进了区域互联互通和互利共赢。夏季的中南半岛,暴雨和高温交替侵袭,易导致道床松动,影响线路平顺度和旅客乘车舒适度。为守护中老铁路这条黄金大通道、确保列车平稳运行,一场为期6个月的大机捣固施工,在老挝琅勃拉邦的雨夜里拉开序幕。
7月16日老挝时间22时许(以下皆为老挝时间),中老铁路磨(丁)万(象)段琅勃拉邦站雨幕如织,在信号灯的映照下,密集的雨丝打在钢轨上,泛起阵阵水花。
伴随着穿透夜空的嘹亮风笛声,两列橙黄色捣固车冲破黑暗缓缓驶入站场,一场强健中老铁路“筋骨”的毫米级战斗,在这滂沱雨夜中骤然打响。
为消除中老铁路磨万段线路安全隐患,昆明工务机械段和琅勃拉邦维保管理中心紧密协作,统筹安排,选派近百名业务骨干和4台高精度大型养路机械,赴该段线路开展捣固和养护工作。
“‘天窗’命令已下达!”22时30分,调度指令在嘈杂的雨声中通过对讲机传来。此时,雨水敲打着现场职工的安全帽,发出细密的嘀嗒声。
“开始拆道岔!”22时32分,电务组施工负责人张强率先拧亮头灯,命令声穿透雨幕。话音刚落,13名中老两国职工便冲向道岔,雨水瞬间浸湿了他们的反光背心。
“按照演练流程来,配件分类放好。”“注意标记朝向!”技术员余家林在道岔间来回奔走,声音嘶哑。雨帘下,戴着防滑手套的作业人员双手在杆件间灵活翻飞——断开接点、卸开口销、拆分杆件……动作精准利落,训练有素。
金属碰撞的“叮当”声、急促的喘息声、雨水的“哗啦”声,交织成一首紧张的战斗之歌。仅仅15分钟,一组复杂道岔的杆件便在雨幕中被成功拆解。
“轰隆……”22时50分,捣固车驶入作业区,巨大的机械臂带着千钧之力,猛地刺破雨帘,深深扎入道床,高频震动的巨响在寂静的雨夜里如同声声炸雷。捣固锤每一次精准落下,都激起一片细密的水雾,道砟在强力振动中紧密咬合、沉降,道床的支撑力在毫米级的调整中悄然增强。
“回填要实,不能留死角!”指挥者用中老双语传达作业提示。回砟组职工紧随其后,挥舞铁锹铲起道砟填入捣固后的空隙。
23时15分,捣固间隙,电务组人员立刻抢上,开始对脱杆后的道岔杆件进行保养。雨水顺着他们的下巴滴落,无人顾得上擦拭。清洗剂喷出白雾,棉纱快速擦拭油污,润滑脂被精准涂抹……清理、上脂、润滑,每一道工序都一丝不苟。
“数据怎么样?后面有没有超限?”施工负责人解文华在线路上穿梭。他步履匆匆,时而弓腰查看轨面,时而趴伏在轨检仪前,时而侧头比对数据,实时监测道岔的水平、高低、轨向数据。
7月17日1时12分,线路捣固结束,电务组人员开始争分夺秒地恢复道岔。时间在扳手的旋转和雨水的滴答中飞速流逝。
“咔嚓”,2时20分,伴随一声清脆、利落的转换声,最后一次道岔转换试验完成。“道岔转换良好,一切正常!”调试人员精细测量后大声报告。
2时30分,捣固车缓缓驶离现场。雨,还在下着,湿漉漉的线路旁,中老两国职工并肩而立,雨水浸透的工装紧贴在他们身上。
这次施工,职工们高质量完成2.3公里线路和2组道岔的施工任务,首战告捷。“在接下来的防洪关键期,我们将继续在风雨中守护钢轨,用毫米级的精度为中老铁路筑牢安全屏障。”琅勃拉邦维保管理中心工务部副主任孟瑞说。(作者:徐章位 普宏思)
(新媒体责编:caizhuo)
声明:
1、凡本网注明“人民交通杂志”/人民交通网,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如需授权转载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
2、部分内容转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电话:010-67683008
人民交通24小时值班手机:17801261553 商务合作:010-67683008转602
Copyright 人民交通杂志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复制必究 百度统计 地址:北京市丰台区南三环东路6号A座四层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号:京B2-20201704 本刊法律顾问:北京京师(兰州)律师事务所 李大伟
京公网安备 11010602130064号 京ICP备18014261号-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1659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