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期62天的2025年全国铁路暑运已过半。7月1日至31日,全国铁路累计发送旅客4.41亿人次,同比增长4.3%,日均发送旅客1421.3万人次,相当每天把一座超大城市的人口整体运送一次。
面对高位运行的客流量,铁路部门通过优化运力配置、创新特色服务、强化安全保障等举措,为旅客打造了更加便捷舒适的出行体验。
运力做“加法”:客货齐发畅通大动脉
出南宁、过河池、经荔波、奔贵阳,车行祖国西南,青峰遮碧湾,山川入画来。
暑运期间,铁路部门精准发力,增开南宁东至荔波、贵阳北、重庆西方向间动车组列车14列。
如今,从南宁出发,1个多小时可抵达如诗如画的荔波小七孔景区,2个多小时就能坐在贵阳街头,品尝到地道的红酸汤火锅……
在全国范围内,铁路部门精心编制实行新的列车运行图,充分用好京哈高铁京沈段、沪昆高铁杭长段高标运行和渝厦高铁重庆东至黔江段、重庆东站等新线、新站能力。暑运以来,全国铁路日均安排开行旅客列车11416列,同比增长9.3%。
为精准匹配运输能力和旅客需求,铁路部门动态分析铁路12306售票大数据,根据旅客出行需求灵活调整售票策略。
热门方向、区间和时段的运力投放进一步增加,主要城市间普速旅客列车特别是进京、进沪、进穗列车满轴或满编组运行。同时,在主要铁路枢纽储备相应的应急客车和乘务人员,时刻准备应对突发客流。
在保障客运的同时,铁路部门全力做好重点物资运输,尤其对发电企业用煤需求实行运力倾斜。7月份,国家铁路累计发送电煤1.2亿吨,全国371家铁路直供电厂存煤可耗天数稳定在25天以上,助力各地迎峰度夏。
服务做“乘法”:旅游列车激活文旅热
暑期是出游的热门时段。铁路部门敏锐捕捉市场需求,把亲子家庭的欢声笑语、研学团队的探索目光、红色足迹的追寻脚步、康养群体的惬意时光都装进列车车厢。暑运以来,全国铁路已累计开行旅游列车266列。
催热文旅发展的“活力”——
增开哈尔滨东至抚远、昆明至西双版纳等旅游列车和南北疆方向主线旅游列车,串联沿线美食美景和人文名胜,为旅客打造“昼游夜行”“快旅慢游”的高品质旅行体验。
做足场景消费的“文章”——
持续开好“熊猫专列”“大河之南号”“星光·燕赵号”等特色旅游列车,打造“移动的星级酒店”,探索更多“旅游列车+”服务,满足多样化的旅行需求。
搭建跨境旅游的“桥梁”——
精心组织跨境客运,广深港高铁发送跨境旅客279.4万人次,中老铁路发送跨境旅客1.8万人次,开好中蒙、中俄、中越国际旅客列车,有效助力“跨境游”。
当一趟趟旅游列车如同灵动的纽带,将万千旅客的出行期待与“诗和远方”紧紧相连,站车服务品质也在持续提升,让每一段在途时光都变得温暖舒心。
铁路12306候补购票、在线选铺等服务功能,让旅行购票更加随心所欲;铁路畅行码、便捷换乘、互联网订餐等在途服务,让出门在外的日子更加从容自在。
今年暑运前夕,铁路部门还试点推行高铁宠物托运、“轻装行”等业务。想带的宠物有了“专属通道”,不想带的行李有了“贴心管家”,每个人都能带着期待轻松启程。
风险做“减法”:防洪防汛护航平安路
今年暑运期间,全国大范围高温持续的情况下,华东、华北、东北等地遭遇多轮强降雨,台风“丹娜丝”“韦帕”“竹节草”等极端天气接踵而至。
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中国国家铁路集团有限公司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防汛救灾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统筹客货运输和防洪安全,深入落实汛期各项安全措施,为旅客平安有序出行和经济平稳运行提供可靠保障。
应对极端天气,铁路部门坚持超前防控,加强监测预警,及时启动应急预案,各专业协同发力共保安全。
调度、运输等专业动态会商研判,优化旅客列车开行方案,采取停运、限速、迂回等措施,主动规避风险;供电系统组织铁路干部职工加强线路巡查、设备检修,最大限度减少极端天气对铁路运输安全和秩序的影响;客运部门加大运输服务资讯发布力度,及时公布列车停运、晚点等情况,做好车票退票、改签等服务,引导旅客安全有序出行。
随着暑运“下半场”的开启,8月1日,铁路12306客户端已全新升级学生预约购票服务功能,铁路部门正全力迎接即将到来的学生返校客流高峰。(记者 周琼)
(新媒体责编:caizhuo)
声明:
1、凡本网注明“人民交通杂志”/人民交通网,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如需授权转载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
2、部分内容转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电话:010-67683008
人民交通24小时值班手机:17801261553 商务合作:010-67683008转602
Copyright 人民交通杂志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复制必究 百度统计 地址:北京市丰台区南三环东路6号A座四层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号:京B2-20201704 本刊法律顾问:北京京师(兰州)律师事务所 李大伟
京公网安备 11010602130064号 京ICP备18014261号-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1659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