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手机站
  • 微信
  • 搜索
    搜新闻
    您的位置:首页 > 物流

    王毅:中方发起“人员与货物跨境流动便利化倡议”

    国务委员兼外长王毅3日晚在北京出席二十国集团外长视频会议。他在发言时指出,当今世界百年变局和全球疫情相互叠加,中方呼吁以联合国成立75周年为契机,重申对多边主义和联合国的庄严承诺,携手推进后疫情时代全球治理,共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王毅说,在防疫安全前提下,各方要逐步、有序扩大人员往来,开展政策对接,创新合作机制。中方愿与各方携手发起“人员与货物跨境流动便利化倡议”,推动双边和区域人员和货物便利化安排形成网络。欢迎二十国集团成员积极参加。二十国集团要加强团结合作,确保利雅得峰会取得成果,包括促进疫苗可及性和可负担性,释放数字经济潜力以及加大对疫情特别重、压力特别大国家的支持力度。

    以下为王毅的发言全文:

    加强合作 共克时艰

    ——国务委员兼外长王毅在二十国集团外长视频会议上的发言

    (2020年9月3日,北京)

    尊敬的费萨尔外交大臣,各位同事:

    当今世界百年变局和全球疫情相互叠加,单边保护主义抬头,全球化遭遇逆风,国际局势动荡不定。

    面对新挑战,多边主义是唯一选择。维护国际和平安全、促进可持续发展、应对新冠疫情和气候变化,都必须坚持多边主义。为此,我们要维护以国际法为基础的国际秩序,加强以联合国为核心的国际体系。中方呼吁以联合国成立75周年为契机,重申对多边主义和联合国的庄严承诺,携手推进后疫情时代的全球治理,共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当前,全球疫情依然严峻,一些国家疫情反弹甚至面临第二波冲击,我们不可掉以轻心。同时,世界经济亟待恢复,便利货物、人员往来的需求迫切。本次外长会重点讨论人员往来和边境管控议题,十分必要和及时。中方愿提出以下建议:

    第一、便利人员往来。在防疫安全前提下,逐步、有序扩大人员往来。为此,开展政策对接,创新合作机制。中方已同韩国、德国、新加坡、印尼等多国开通保障重要商务、技术等人员跨境往来的“快捷通道”,实施效果良好。建议各国将已搭建的双边通道升级为多边网络,更加高效合理安排商业航班、包机等,进一步密切相关国家间人员、经贸往来。

    第二、合作防控风险。建议各国间强化疫情通报,建立国际防疫健康信息互认机制。实施远端核酸检测,互认检测结果和健康码,降低疫情跨境传播风险。各国还要提醒本国公民严格遵守目的地防疫要求,目的地国也要给予他国公民相应健康安全保障。

    第三、促进物流畅通。积极搭建货物“绿色通道”。中国通过提高边境口岸货物通关效率,加强口岸基础设施建设、推进数字化通关等,畅通产业链供应链。我们也要降低关税和非关税壁垒,取消不必要的出口限制措施,探讨对重要医疗物资产品实施零关税的可行性。

    为促进上述合作,中方愿与各方携手发起和推动“人员与货物跨境流动便利化倡议”。中方提议近期召开边境管理和人员往来便利化研讨会,建议各方确定牵头部门,建立联系并加强沟通协调。我们还可探讨成立特设合作平台,努力推动各种双边和区域的人员和货物便利化安排形成网络。欢迎二十国集团成员积极参加。

    二十国集团是世界主要经济体,占全球经济总量的85%、贸易总量的80%以上,互为主要经贸伙伴。如果二十国集团成员能在这方面率先行动并加强合作,不仅有助于我们自身恢复增长,也将对世界经济的恢复和重建发挥重要引领作用。

    各位同事,

    面对百年一遇的严重疫情,二十国集团还要加强团结合作,在以下几个方面集中发力。

    当务之急是加快疫苗研发、生产和分配,建立抗疫“防火墙”。二十国集团成员要作出表率,促进疫苗的可及性和可负担性,尤其要让最不发达国家和高风险人群买得起、用得上。要发挥世卫组织协调作用,推动全球疫苗与免疫联盟、流行病防范创新联盟等机制形成合力。中国正同11个国家合作开展第三期临床试验。我们将在疫苗研制成功后,通过多种途径与方式同各国共享,落实习近平主席关于将疫苗作为全球公共产品的承诺,与各方共同推动构建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

    数字经济在此次抗疫中发挥独特优势。我们要着眼“后疫情”时代发展趋势,鼓励新业态、新产业、新模式发展,释放数字经济潜力。数据安全是国际社会普遍关心的问题。中方正在积极考虑提出有关维护数据安全的倡议,呼吁各方开展建设性沟通协调,重视数据安全、有序跨境流动,共同塑造开放、公平、公正、非歧视营商环境,维护全球信息技术产品和服务供应链,共享数字经济发展红利。

    要重点关注发展中国家面临的困难,加大对疫情特别重、压力特别大的国家的支持力度,包括进一步延长缓债期限。

    我们要秉持同舟共济精神,坚定践行多边主义,共同支持主席国沙特发挥领导作用,确保利雅得峰会取得成果。

    (新媒体责编:zfy2019)

    声明:

    1、凡本网注明“人民交通杂志”/人民交通网,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如需授权转载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

    2、部分内容转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电话:010-67683008

    时政 | 交通 | 交警 | 公路 | 铁路 | 民航 | 物流 | 水运 | 汽车 | 财经 | 舆情 | 邮局

    人民交通24小时值班手机:17801261553 商务合作:010-67683008转602 E-mail:zzs@rmjtzz.com

    Copyright 人民交通杂志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复制必究 百度统计 地址:北京市丰台区南三环东路6号A座四层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号:京B2-20201704 本刊法律顾问:北京京师(兰州)律师事务所 李大伟

    京公网安备 11010602130064号 京ICP备18014261号-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1659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