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手机站
  • 微信
  • 搜索
    搜新闻
    您的位置:首页 > 新视野

    兰州:用半年时间 力争城区交通拥堵明显改善

    随着我市机动车保有量持续猛增。如何规范道路交通秩序,有效缓解城区道路拥堵,成为市委、市政府亟须破解的一道重大难题。虽然车流大,道路建设欠账太多是导致道路拥堵的客观原因,但各类交通违法行为却是加剧城区道路拥堵的“顽疾”。全面开展道路交通秩序大整治显得迫在眉睫。

    举全市之力开展交通秩序大整治

    为了认真贯彻落实市第十三次党代会关于坚决打赢治堵攻坚战的决策部署,市委、市政府决定从2017年1月1日起,利用半年时间,举全市之力,组织开展交通秩序大整治行动。

    本次行动,要求全市各级部门以坚决的态度、超常的措施、过硬的担当在全市范围内组织开展交通秩序大整治行动,努力实现“四个方面明显改善”的工作目标。

    1.全市城区道路机动车乱停车、乱占道、乱变道、乱鸣号以及非机动车乱骑行、行人乱穿马路等突出违法行为明显减少。

    2.全市城区道路通行效率进一步提高,交通秩序明显改观。

    3.全市城区道路交通安全管理设施明显改善,规划、建设、使用“三同步”机制全面落实,交通标志、标线以及隔离设施全面规范完善,交通组织和交通信号全面优化。

    4.全市交通参与者遵法守法意识明显提升,交通违法逾期未处理现象大幅减少,道路交通执法权威全面增强,全社会自觉遵法守法氛围基本形成。

    落实严管重罚的常态机制

    这次行动要求坚持全社会动员,以全警动带全市动、全民动,举全市之力搞好交通秩序大整治。坚持最严格执法,建立落实严管重罚道路交通违法行为常态机制。坚持精细化管理,科学组织单向交通、微循环,优化交通组织,提高现有道路通行效能。坚持一把手负责,各区县、各部门主要负责同志是整治行动第一责任人,要亲自研究部署、督促工作落实。坚持属地化整治,各区县是整治行动的责任主体,要按照守土有责、守土负责、守土尽责要求,层层落实属地责任。

    首次整治电动车违法行为

    此次整治除了加大对机动车乱停车、乱占道、乱变道、乱鸣号等常见的违法行为处罚力度外,行动还对机动车斑马线不让行人以及在斑马线或网格线上停车进行处罚。此外,对于公交车站外停车甚至路中央停车上下乘客、高速抢行、突然猛拐等,出租车交叉路口停车候客、故意低速行驶揽客、路中央停车上下乘客等违法行为也将加大力度进行整治。

    同时,第一次较全面地提出对电动车违法行为的整治。包括驾驶无合格证、不符合国家标准、无合法有效来源的电动车上路行驶以及越线停车等。而行人闯红灯、不走人行道、不走横道线、跨越道路隔离栏等交通陋习也将予以严厉惩罚。

    严打买卖交通违法记分的行为

    此次整治行动,市公安局组织公安机关全警上路、各相关部门全力联动,以全覆盖、零容忍态度,采取守点、巡线、控面方式,开展集中统一行动,持续不断整治交通违法行为。持续开展缉查布控专项行动,严肃查处逾期未报废、未检验以及累积记分达到12分未按规定参加学习、考试的违法行为,严厉打击无牌、套牌、假牌等涉牌涉证交通违法行为。严厉打击买卖交通违法记分行为。结合文明城市创建活动,以行人、非机动车、电动车交通违法以及人行道、盲道、背街小巷乱停乱放为重点,动员辖区力量全面参与配合,强化现场教育处罚,统一开展联合整治。

    屡禁不止的“黑车”和“黑摩的”非法营运已经成为城市交通管理工作中的一块“顽疾”。这次行动中将由市交通委负责,建立落实常态机制,聚焦重点整治区域,运用视频监控、大数据分析等取证手段,严厉查处各类非法营运行为。

    优化公交线网站点布局

    由市交通委负责,落实公交优先战略,开展公交都市创建,优化公交线网站点布局,提高公交分担率和通达率,加强非法营运重点区域“最后一公里”公交覆盖,补足运行线路、时段缺口,消除非法营运生存空间。由市商务局牵头,市发改委、市质监局配合,组织监督全市加油站,禁止为无牌无证摩托车等违法违规车辆提供加油服务,禁止向无资质单位和未开具证明的个人销售散装汽油。

    整治成效与领导干部任用相挂钩

    由市委、市政府督查室负责,按照治污染工作的同样力度,严格对照责任清单,对各区县、市直各部门开展大整治行动的情况进行专项督导,对整治行动中履职不力、推诿扯皮以及未建立长效机制、问题反弹严重的责任单位领导和责任人提出问责建议。市上将研究制定具体办法,将大整治行动战果成效与各区县、各单位绩效考核以及领导干部任用相挂钩,强化奖惩激励机制。

    (新媒体责编:news)

    声明:

    1、凡本网注明“人民交通杂志”/人民交通网,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如需授权转载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

    2、部分内容转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电话:010-67683008

    时政 | 交通 | 交警 | 公路 | 铁路 | 民航 | 物流 | 水运 | 汽车 | 财经 | 舆情 | 邮局

    人民交通24小时值班手机:17801261553 商务合作:010-67683008转602 E-mail:zzs@rmjtzz.com

    Copyright 人民交通杂志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复制必究 百度统计 地址:北京市丰台区南三环东路6号A座四层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号:京B2-20201704 本刊法律顾问:北京京师(兰州)律师事务所 李大伟

    京公网安备 11010602130064号 京ICP备18014261号-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1659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