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手机站
  • 微信
  • 搜索
    搜新闻
    您的位置:首页 > 要闻

    加快融合交通基础设施建设

    近20年交通领域固定资产投资累计完成额预计超50万亿元,复合增速为18.5%,交通基础设施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先手棋”。2020年4月20日,国家发改委首次明确未来要深度应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支撑传统基础设施转型升级,进而形成融合基础设施。

    但目前,加快融合交通基础设施建设仍面临几点问题——

    系统性规划有待加强。当前交通基础设施建设的管理体系不健全,系统性规划有待加强。突出表现在不同交通运输主管部门制定的交通规划之间无法衔接、配套,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处于多头管理条块分割的状态。

    全寿命管理水平明显不足。重大交通基础设施工程项目在实施过程中60%以上存在建设尺度大、建设周期长、专业复杂、受外部环境影响大等问题。然而由于全生命期管理水平不足,在项目建设过程中,极易造成资本的浪费。

    交通一体化水平有待提升。较单一运输方式基础设施的快速发展而言,我国综合交通枢纽的建设相对滞后,不同运输方式基础设施衔接不畅,交通一体化水平有待提升。

    出行体验“智能+”场景有待拓展。交通基础设施在运行过程中要充分考虑出行者的出行体验,注重使用的便利性。提供必要的实时道路交通地理信息服务、破解城市交通供需矛盾与拥堵治理难题。

    对于目前存在问题,笔者分析了几点原因——

    规划编制部门和机构以及产业部门之间的协同性需加强。目前,我国多方式的综合规划布局尚不适应区域经济发展的精准化和协同化,设施开发与物流、商贸、旅游、高端装备制造等产业衔接互动仍然较弱。

    重大工程全寿命周期管理缺乏统一标准。重大工程项目全生命周期管理标准体系的缺乏,使得阶段间的衔接中可能存在真空区,从而使部分环节的项目管理难以落到实处。

    信息交流存在障碍。当前,我国交通智能化水平仍然较低,交通领域存在“信息孤岛”现象。由于交通相关部门及下属单位数量较多,离散化程度较高,各部门信息化系统独立运行且不能互联互通。

    区域“智能+”水平差异明显。我国交通基础设施“智能+”整体水平还有较大的提升空间,西部地区尤须加强,且应用场景有待丰富。

    对于加快融合交通基础设施建设问题,笔者有以下几点建议——

    推进交通基础设施数字化,实现数据赋能项目全寿命管理。大力促进5G、人工智能、大数据、物联网、区块链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与交通基础设施深度融合,构建数字化采集体系、网络化传输体系和智能化应用体系,实现数字化技术赋能交通基础设施规划、建设、运营全寿命管理。

    发挥数据生产要素驱动力,推动交通基础设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动大数据与综合交通运输深度融合,构建综合交通大数据中心体系,推进全国综合交通运输统筹、协调与联动。发挥集成优势和组合效率,以数据流引领技术流、物质流、资金流、人才流,引导社会资本参与融合基础设施建设。

    打破“信息孤岛”,提升交通一体化水平。加强顶层设计,推进交通基础设施一体化管理,建立跨区域、跨部门的交通运输信息管理平台,特别是畅通不同交通运输方式之间的信息共享渠道,确保交通运输数据的互联互通和前后贯通。

    全面提高“智能+”水平,精准改善出行体验。深度挖掘人工智能与交通基础设施结合点,积极开展试点应用研究,综合评估人工智能应用的经济和社会效益,对具有良好效益的人工智能应用场景予以推广。

    (新媒体责编:xmtqyd)

    声明:

    1、凡本网注明“人民交通杂志”/人民交通网,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如需授权转载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

    2、部分内容转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电话:010-67683008

    时政 | 交通 | 交警 | 公路 | 铁路 | 民航 | 物流 | 水运 | 汽车 | 财经 | 舆情 | 邮局

    人民交通24小时值班手机:17801261553 商务合作:010-67683008转602 E-mail:zzs@rmjtzz.com

    Copyright 人民交通杂志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复制必究 百度统计 地址:北京市丰台区南三环东路6号A座四层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号:京B2-20201704 本刊法律顾问:北京京师(兰州)律师事务所 李大伟

    京公网安备 11010602130064号 京ICP备18014261号-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1659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