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手机站
  • 微信
  • 搜索
    搜新闻
    您的位置:首页 > 要闻

    智能驾培 快乐学车——机器人教练开启驾培新模式

    演示机器人教学。

    机器人教练车。

    创新发展重塑新动力,个性化、差异化服务引领驾培新潮流;培训经营自主权回归驾校,释放市场主体活力;“互联网+驾培”启程,科技创新为驾培高质量发展提供新动能……驾培改革两年多,满足社会公众学驾需求、服务社会经济发展方面能力显著增强。今年是驾培改革的收官之年,本报开设《创新变革 驾培升级》栏目,聚焦驾培行业服务新探索,交流创新经验,助力驾培行业高质量发展。本期,记者走进位于河北井陉的利安驾校,体验机器人教练为学驾带来的改变。

    采取趣味教学方式、记录学员个性学习特征、提高驾培行业服务质量与满意度……5月5日,第三届全国驾培“创新之道”峰会召开,人工智能机器人教练阿尔法3号在会上亮相,展示了在机器智能、教学手段、学习体验、安全防控等方面的特点。

    人机对话 提供全新学车体验

    “你好,小易。”“老秦,你回来了!”在河北利安驾校,工作人员带记者体验了机器人教练教学,并向记者示范了与机器人教练小易之间的趣味对话。

    阿尔法3号机器人教练将学车过程游戏化,学员学车就像打通关游戏。启动车辆前,车辆内的平板电脑开始播放教学信息,工作人员根据提示步骤系好安全带,开始驾驶。当工作人员故意驾驶错误时,系统会进行语音提示,及时纠正。

    据了解,与前两代相比,阿尔法3号机器人教练加强了智能人机对话功能,学员不但能够随时获取教学信息,而且风趣幽默的“闲聊”也可消除学员学车的紧张感,增加学员学车兴趣。此外,阿尔法3号机器人教练还实现了车与车的互联,学员与学员之间也可对话,实现轻松学车。

    北京易驾佳信息科技有限公司首席科学家段桂江介绍,除了趣味人机对话,相比前两代,阿尔法3号对车载平视显示器进行了改造升级,汽车挡风玻璃变身为显示屏幕,学员驾驶过程中不用低头看向车内的平板电脑。挡风玻璃屏幕分为日光模式和夜光模式,根据场景不同自动调试亮度,增加了学员的临境感。

    数据汇聚 记录学员学驾特征

    如今机动车驾驶已经从单纯的职业技能转化为基本生活需求,驾培对象和需求呈多层次和个性化的特点,倒逼驾培机构树立以学员为中心的服务理念,实现专业化、精细化、品牌化运营。

    机器人教练的前两代产品,已在河北、湖南、新疆、黑龙江、上海、广东、山西、陕西等多个省份的驾校进行了实践应用,涉及的学员每年超过100万。而每一个学员的学车数据和驾驶行为数据,都已被人工智能机器人教练记录。经过两年多的实践应用,机器人教练共汇聚了数千万条驾培行业大数据。

    “阿尔法号人工智能机器人教练不仅仅记录学员练车数据,还对数据进行智能化分析与解读。”段桂江表示,经海量数据分析,人工智能机器人教练已掌握学员学车可能出现的问题和不规范行为,会以最适宜学员的教学方式,提前预防或矫正学员驾驶行为。

    在汲取了海量数据的基础上,机器人教练记忆学员的练车数据与学习特征,展开一对一教学。同时,机器人教练还能分析学员驾驶行为与驾驶风格,解读问题原因,实时反馈指导意见。在这一过程中,机器人教练还将智能捕获学员错误操作的短视频,学员可通过手机查看自己的练车视频、数据,分析错误原因,也可将视频分享给朋友进行探讨。此外,机器人教练还可以智能评测学员驾驶水平,为驾考提供有力的配合和数据支撑,为日后学员驾驶上路后的交通行为管理提供预判。

    在安全保护方面,段桂江用“金钟罩+铁布衫”描述了阿尔法3号机器人教练。据悉,除了延续前两代机器人教练所拥有的不系安全带车辆无法启动等安全驾驶习惯的隐性导入机制外,机器人教练还拥有仿人类智能刹车保护系统,如异常加速紧急制动、障碍物自动探测与制动、超速控制与预见性刹车、远程监控与安全干预等,确保学员学车时的安全。

    降本提质 突破应试教育“围城”

    相比于传统人工教学模式,机器人教练不但能够实现精准教学,而且拥有“服务态度好”、人工成本低等优势。自2016年1月以来,应用机器人教练的驾校,学员学车通过率已超过80%,而驾校培训成本降低了70%左右。

    机器人教练的后台服务系统,可以为驾校和学员分别提供智能训练服务、智能教务服务、智能教研服务。驾校的负责人也可通过系统查看学校的运行情况以及学员的练车情况。学员则可以通过手机App预约练车,获得从报名到取证全流程的管家式服务,提高学车满意度。

    “机器人教练提升了培训质量与服务品质,降低人工成本,大数据记录也将解决监管难题。”河北利安投资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北京易驾佳信息科技有限公司联合创始人马宏表示,机器人教练利用高新技术,通过标准化培训模式,突破应试教育“围城”,强化驾驶人员安全意识,实现优秀驾驶培训经验和知识的传承,守好社会交通安全第一道防线。

    (新媒体责编:news1166)

    声明:

    1、凡本网注明“人民交通杂志”/人民交通网,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如需授权转载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

    2、部分内容转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电话:010-67683008

    时政 | 交通 | 交警 | 公路 | 铁路 | 民航 | 物流 | 水运 | 汽车 | 财经 | 舆情 | 邮局

    人民交通24小时值班手机:17801261553 商务合作:010-67683008转602 E-mail:zzs@rmjtzz.com

    Copyright 人民交通杂志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复制必究 百度统计 地址:北京市丰台区南三环东路6号A座四层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号:京B2-20201704 本刊法律顾问:北京京师(兰州)律师事务所 李大伟

    京公网安备 11010602130064号 京ICP备18014261号-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1659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