牡丹江纯电动公交车
提升运输服务品质、推动运输装备升级,一个重要抓手就是在公共交通领域推广应用新能源汽车。
全国新能源公交车保有量已超过16.4万辆,在今后的发展中还将面临着许多问题:补贴“退坡”之后如何让公交企业买得起车?实际应用中如何让公交企业安全、高效地用得好车?公交企业、车辆制造及上下游企业、行业管理部门、各级政府等,能为此做些什么?
为展示各地新能源公交的成熟应用经验,探索更科学的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模式,中国交通报社和国家电动客车电控与安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共同主办“绿色先锋”新能源公交应用经验交流会系列活动。首站活动将于6月15日在黑龙江省牡丹江市举行。
新能源汽车发展初期离不开政策支持,然而各地经济发展状况参差有别。高纬度地区冬季温度低、低温时间长,新能源汽车推广要克服高寒环境技术难题。在东北地区,随着政府、行业和企业的重视和努力,新能源公交正在迎来政策利好、技术升级,进入发展新阶段。
政策有了 期待落实
在全国公交系统,“新能源”是当仁不让的热词。目前,相对于私人小汽车、出租汽车等领域,公交行业新能源汽车推广力度更大、效果更明显。
不过,将当前16.4万辆的总保有量分布到全国地图上看,新能源公交的“热度”并不均衡。华南、华东地区是第一梯队,河南、山东等省紧紧跟上。从城市来看,杭州早在2016年就实现了主城区百分之百使用新能源和清洁能源公交车,深圳今年年底前将实现公交车全部纯电动化,这在世界上亦属罕见。
相对来说,目前东北和西北地区在新能源公交的推广路途上略为靠后。各省新能源公交车历年上牌统计数据显示,东北地区新能源公交车总数约1万辆,在公交车总辆中占比约18%,而全国城市这一比例接近30%。与保有量对应,东北地区充电站、充电桩等配套基础设施建设也较为滞后。
与财政实力雄厚的京沪深等地相比,东北地区受区域经济增长乏力的大环境制约,地方财政在新能源汽车推广上往往有心无力,显得有些捉襟见肘。
虽然东北区域新能源公交推广前几年整体偏“冷”,但也有亮点不可忽略。在全国版图最北端的黑龙江省,去年一年进步巨大,全年新增、更换公交车总数中,新能源车占比高达82%,达到1140辆。
更值得关注的是,东北地区的新能源公交正在“热”起来。去年10月,吉林、黑龙江两省先后下发了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相关实施意见,均设定了“2020年全省新能源汽车年产销2万辆”的目标,并将加大补贴扶持力度。
吉林省承诺,对新能源汽车研发和产业化技术有重大突破的,给予最高不超过研发投入总额50%的资金支持;黑龙江省提出,将实施购车补贴、充电设施建设补贴资金支持等措施。
“我们仔细研究了政策条款,政府很支持,我们也很振奋,期待着尽快落实。”黑龙江省某公交企业负责人告诉记者,有关补贴的部分均说明“具体细则由省级财政部门会同相关部门研究制定”,这意味着地方补贴怎么补、企业什么时候才能拿到补贴,答案可能还要再等等。
中小型城市的步伐可能更快一些。今年,牡丹江市制定了黑龙江首个电动汽车充电设施规划,齐齐哈尔则要把城市公交作为节能减排降耗的突破口,计划在中心城区投入600辆新能源城市公交车。
高寒环境越来越不是难题
东北地区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还有一个关键难题——高寒。东北冬季时间长,黑龙江、吉林等省最低温度动辄降到零下30℃以下,要让纯电动公交车和传统动力车一样正常工作,不是一件简单的事。
当前新能源汽车的主力——纯电动汽车应用的是锂电池,锂电池中的电解液在低温条件下会变得粘稠甚至凝结,化学活性降低,电池性能全面下降。在使用过程中,低温带来的直接影响就是充电时间更长,续航里程“缩水”。
“你们公司为什么没有用新能源车?”面对记者的这个问题,吉林省一家公交公司负责人说,两三年前公司曾经试用某品牌的两辆纯电动车,但气温降到零下二十多摄氏度时,许多问题就出来了。“掉电特别快,剩了30%电时就不敢跑了,赶紧回去充电,但充了好几个小时也充不进去多少”,他说:“这样的话,公司哪还敢批量用新能源啊?”
因此,在东北地区推广新能源汽车,需要解决冬季电池的损耗问题。业内人士认为,改进和提升电池热管理技术十分关键。
先进的电池技术正在与客车制造技术结合,快速转化为产品。记者了解到,微宏动力电池采用STL智能热控流体技术,可均衡电池组内部温度差异,甚至让电池内保持恒温。宁德时代的快充电池搭载自主研发的热管理系统,可识别不同温度和荷电状态下的“健康充电区间”。当电池处于低温条件时,水热系统为电芯加热,温度达到要求即开启快充模式。
宇通、中通、金龙、安凯等主流客车企业在选用性能优良的电池产品之外,还探索电池加热、电池箱体保温等技术,帮助电池更不“怕冷”。
记者了解到,部分品牌新能源客车已完全可以在东北地区正常运行。例如,宇通纯电动客车在全国纬度最高的黑龙江漠河通过了实地测试。即使在零下35℃的极寒气候条件下,宇通纯电动客车电池仍然可以正常充放电,电控系统也都运行正常。
同时,插电式混合动力的新能源客车技术也在快速发展。宇通采用复合能源方案,超级电容和能量型锂电池的配合实现优势互补,可在零下40—70℃范围内正常工作。
可以说,东北高寒地区推广新能源公交,技术条件已经具备。
潜力市场 有实力者得之
对车企来说,目前东北地区相对滞后的推广现状,恰恰意味着巨大的市场潜力。当前,许多企业都在制定针对东北市场的新能源汽车推广策略,甚至包括投资建厂规划。2016年8月,在一场东北振兴论坛上,董明珠就曾表态“未来格力新能源汽车一定在东北生产。”
回到市场本身来看,谁能切走更大的“蛋糕”,还是要由谁的技术实力更强、服务更好来决定。
研发速度快,意味着市场先机。辽宁珲春一家公交企业负责人透露,公司2015年上半年打算购买新能源车时,只有宇通承诺其纯电动客车能够在零下35℃时正常使用,于是最终选择了宇通车。
一个颇有意思的现象是,在东北地区,民营公交企业普遍对新能源车的热情更高一些。记者调查分析认为,背后的主要原因在于民营企业生存压力相对更大,对运营效率的敏感度更高,更愿意算成本账;企业决策机制更灵活,对新技术、新产品的态度更开放。
记者了解到,虽然前两年东北地区很多城市并没有配套地方补贴,但一些民营公交企业的嗅觉十分灵敏,抓住了市场机会。在购车、建设配套设施阶段,他们用好国补资金、争取地方政策支持;在用车阶段,他们精打细算用好“波谷电”,悉心维护保养车辆。某公交企业负责人透露,算上购车、维保、折旧等全部成本,再减去购车国补、运营补贴等,一辆新能源车生命周期内的总体成本比传统燃油车能省下近30%。
而且,在引进新能源车时,东北公交企业的采购行为更谨慎,更有品牌意识。“大品牌纯电动车品质更过硬,售后维护保养服务更靠谱。”牡丹江市公交集团相关负责人认为。
从2015年下半年至今,宇通新能源客车在黑龙江、吉林两省共售出1419辆,占市场份额7成以上。宇通客车黑吉经营大区公交市场部经理赵彦文透露,在黑龙江省,牡丹江、齐齐哈尔、绥化、鹤岗、七台河、双鸭山等地均有批量宇通新能源车在公交企业服役,应用效果良好。
新能源公交车驰骋“雪城”牡丹江
记者 周向阳 通讯员 冯雷
东北高寒地区批量应用新能源公交车,黑龙江省东南部的牡丹江市就有成熟的案例。
十年励精图治 公交换新颜
始建于1948年的牡丹江市公交集团,2003年由国有改制为民营。经营活力被激发释放,市场挑战也随之而来。
压力面前,牡丹江公交人打破常规思路,积极开发多元化经济,先后成立旅游汽车公司、职业技能学校、汽车修配厂、驾校、加气站等。
2003年至今,全市共调整、新开公交线路15条,线网增加120公里,布局进一步优化,让市民真正体会到“公交服务,天天进步”。
改制后的十年,是牡丹江市公交集团车辆更新速度最快的时期,公交车总数从405辆增加到746辆,先后引入天然气车、混合动力车和纯电动车。记者注意到,这里的公交车特征鲜明,基本上是“一条线路一种车型,一种车型一种颜色”。
选对品牌 钱才花得值
在这家东北民营企业,还有一组数据让同行由衷起敬:拥有117辆新能源公交车,包括51辆插电式混合动力车、66辆纯电动公交车。这其中,宇通品牌达113辆。
第一批新能源车是在2015年引入的,和全国大部分地区相比,这个东北地区小城的脚步一点也不落后。
“真挺难的,除了国家补贴以外,我们没有任何地方补贴。”牡丹江市公交集团总经理助理刘葆春告诉记者。在市政府的帮助下,企业争取到世界银行高寒城市智能公交系统项目贷款,这才落实了车辆资金。
第一批44辆宇通插电式混合动力新能源车,是通过严苛的招标程序后选定的。牡丹江市公交集团领导层的共识是:钱要花得值,要买就买一流品牌。
最终选定宇通车是出于多方面考虑。“我们的746辆车涵盖8个品牌,对比发现,宇通车更耐用。”刘葆春说:“这些年宇通车的品质在提升,而车辆采购成本在降低。而且,宇通新能源车销量领先,配件保障更到位,后期维护成本更低。”
新能源车对服务的要求比传统车更高。刘葆春告诉记者,集团刚有采购意向时,宇通就来人主动做好场站布局规划,并提供详细的充电方案。车辆到位后,售后人员常驻牡丹江跟踪使用情况,整个销售、售后过程环环相扣。
正因如此,去年,牡丹江市公交集团又购入了65辆宇通纯电动公交车,其中8米车40辆、10.5米车25辆。
113辆宇通新能源车安度严冬
牡丹江市素有“雪城”的美誉,每年降雪期长达4个多月,冬季最低温可达零下35℃左右。宇通新能源公交车在这里用得如何?
“插电式混合动力车过了两个冬天,纯电动车过了一个冬天,都没有出现问题。”刘葆春告诉记者,原本最担心的纯电动车,在去年冬天近零下30摄氏度的天气里也没“掉链子”。
他介绍,在宇通售后技术人员的指导下,牡丹江市公交集团建立了新能源公交车运行操作规范、充电站安全规范,设计了特殊场景应急处理预案,让每位驾驶员都心中有数。
企业经营压力大,每辆车都要物尽其用。这65辆宇通纯电动车在301、302路城市环线及1路上运行,早晚高峰时段发大车,客流少时发小车。
在牡丹江,纯电动公交车夜间慢充、白天快补,充分利用波谷电价。8米纯电动车每百公里耗电约51—55度,运营成本大大降低。
新能源车给了牡丹江市公交集团很大信心,充电站建设相对还是个难题。相关负责人表示:“今后还想继续购入新能源车的话,充电场站就不够用了,希望得到政府和行业主管部门更多的政策支持。”
(新媒体责编:wb001)
声明:
1、凡本网注明“人民交通杂志”/人民交通网,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如需授权转载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
2、部分内容转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电话:010-67683008
人民交通24小时值班手机:17801261553 商务合作:010-67683008转602
Copyright 人民交通杂志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复制必究 百度统计 地址:北京市丰台区南三环东路6号A座四层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号:京B2-20201704 本刊法律顾问:北京京师(兰州)律师事务所 李大伟
京公网安备 11010602130064号 京ICP备18014261号-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1659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