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手机站
  • 微信
  • 搜索
    搜新闻
    您的位置:首页 > 要闻

    光我中华 远洋先驱 ——回首新中国第一艘自营远洋船舶“光华”轮

    上世纪六十年代,“光华”轮航行在海天之间。本报资料片

    1月6日,在广州大屿山DY21锚地,随着“SS-AMAZONIA”半潜式钻井平台安全卸下,“新光华”轮圆满完成该平台自巴西至广州的运输任务。这艘中远海运特运有限公司的“巨无霸”半潜船在2016年交付使用,是世界第二大半潜船,其建造使用标志着我国远洋运输事业的又一次跨越。

    时光追溯至1961年4月28日,在广州黄埔港区,“光华”轮作为新中国第一艘悬挂五星红旗的自营远洋船舶起航。此次航行,“光华”轮承担着将处在危险之中的印度尼西亚华侨接回祖国的重任。出发前,船员们庄严宣誓:忠于祖国,人在船在,接回难侨,完成首航!

    1961年5月3日,“光华”轮抵达印度尼西亚雅加达,组织自愿归国的华侨顺利登船。5月17日,“光华”轮将577名侨胞安全运回黄埔港区,圆满完成“旗开得胜,万无一失”的接侨任务。

    这次航行意义重大、非同寻常。它不仅向世界展现了大国的责任,保护了中国公民的生命安全,也拉开了新中国远洋运输事业的序幕。

    “现在有了自己的船,一定要争口气”

    “光华”轮原名“高原公主号”,于1930年由英国航运公司建造,后被我国收购。

    1960年7月,该轮被交到中方人员手中时,航海仪器、通信设备失灵,船室、甲板漏水,船壳铆钉松动,锚链严重磨损,汽缸盖裂开漏水……但船员们并未泄气:“过去我们没有自己的远洋船,净受气。现在有了自己的船,一定要争口气!”他们一边航行一边修理,终于将千疮百孔的“光华”轮开回了祖国。

    船接回来后,因不适宜开航,被安排到香港修理。时值国家经济困难时期,船员们精打细算,因陋就简,修旧利废。“我们能够自己修的都自己修,真正不能修的才到船厂去修。”时任“光华”轮三副的孔正回忆,为节约经费,船上的蒸汽锅、救生艇等装备,均是船员们跑遍了当地拆船厂购置的二手装备。

    船修好后,正式改名为“光华”,意为“光我中华”。但此时,“光华”轮开航还面临物料、燃料和食品等各种物资短缺问题。

    为了满足开航要求,原交通部远洋局驻广州办事处相关工作人员从广东奔赴东北,解决燃油问题;靠三轮车、自行车、公共汽车,将船用伙食、物料等从广州市区运往20多公里外的黄埔港区;草拟制定了中国远洋航运史上第一套船舶管理规章制度……凭借着第一代“光华人”坚定的决心与毅力,所有问题一一得到解决,首航筹备工作终于完成。

    从首航到1967年10月17日,“光华”轮赴印度尼西亚5次,共接回侨胞2000多人。鲜艳的五星红旗飘扬深蓝,这艘上世纪30年代的船舶,在30年后的中国焕发了新的生机与活力。

    “光华”精神历久弥新

    “中国海轮,第一次,乘风破浪。所到处,人民喜欢,吾邦新创。海运百年无我份,而今奋起多兴旺。待明朝舰艇万千艘,更雄放。”正如陈毅元帅所作之词,作为我国远洋运输事业的第一个“产儿”,“光华”轮满载着人民的喜悦,肩负着奋起的希望,在壮阔碧海之上逐浪多年。

    1961年12月,“光华”轮首航也门荷台达,接运我国援也筑路工程技术人员及设备回国,开辟了至红海的西北航线;1962年起,承担新中国成立后首次经营远洋客货班轮的业务,以不定期的客货班次运营东南亚商业航线;1963年4月至8月,连续3次前往印度接侨,并开辟了南亚航线;1963年10月,运送中朝越3国运动员和工作人员共666人,前往印度尼西亚雅加达参加第一届新兴力量运动会;1971年,前往坦桑尼亚,运送我国援建坦赞铁路的工程技术人员……

    直至1975年7月8日,“光华”轮告别了茫茫碧海,正式退役。岁月沧桑,“光华”轮不负使命,为我国远洋运输培养人才、开辟航线、拓展业务、积累经验、船队探索等作出了重要贡献。

    1992年,“光华”轮被拆卸解体并变卖,资金用于培养成立海员学校,为中国海运事业输送人才。

    如今,“光华”轮虽不复存在,但它所形成的“忠于祖国、热爱远洋、艰苦奋斗、遵守纪律”的光荣传统在广州远洋运输公司接续发扬。1999年,广州远洋运输公司等企业重组为中远航运股份有限公司,后更名为中远海运特种运输股份有限公司(简称中远海运特运)。

    从一穷二白到世界领先,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远洋运输实现了跨越式发展。如今,中远海运特运已拥有规模和综合实力均位于世界前列的特种运输船队,经营管理半潜船、多用途重吊船、汽车船、木材船和沥青船等各类型船舶120多艘近400万载重吨;船舶可航行靠泊于16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1500多个港口,形成了无缝覆盖的全球业务经营服务网络。

    (新媒体责编:zfy2019)

    声明:

    1、凡本网注明“人民交通杂志”/人民交通网,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如需授权转载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

    2、部分内容转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电话:010-67683008

    时政 | 交通 | 交警 | 公路 | 铁路 | 民航 | 物流 | 水运 | 汽车 | 财经 | 舆情 | 邮局

    人民交通24小时值班手机:17801261553 商务合作:010-67683008转602 E-mail:zzs@rmjtzz.com

    Copyright 人民交通杂志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复制必究 百度统计 地址:北京市丰台区南三环东路6号A座四层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号:京B2-20201704 本刊法律顾问:北京京师(兰州)律师事务所 李大伟

    京公网安备 11010602130064号 京ICP备18014261号-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1659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