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手机站
  • 微信
  • 搜索
    搜新闻
    您的位置:首页 > 舆情

    火车,一道彩色的人生风景

    人生的经历会在一个人身上留下印记,一听到车轮与钢轨铿锵的撞击声和嘹亮的笛声,我就会不由自主地去寻找那熟悉的身影,久久注视着从远处开来的火车。这源自我在小站生活的经历。

    上世纪80年代,看火车是小站孩子生活的一大乐趣。那时,电视节目还没有现在这么丰富,也没有手机游戏和游乐园。山区小站的孩子玩腻了捉迷藏、跳皮筋,就坐在小站公寓的屋檐下一起猜火车。那时的蒸汽机车时速最高八九十公里,常常是先闻其声后见其车,这给孩子们留下了巨大的想象空间。听着火车轰隆隆驶来的声音,就有人猜这是一列拉煤车,有人猜这是一列路过车,又有人反对说这应该是油罐车,接下来有人猜这趟车有20节车厢,突然有人又说这趟车会停下来……大家七嘴八舌,吵吵嚷嚷,越猜越离谱,编出许多天方夜谭的预言。在我们吵吵闹闹的时间里,火车的脚步声越来越近,冒着浓烟从我们面前驶过。还没有数清究竟有多少节车厢,火车已经开过去了,只留下隆隆的响动在脚下和空气中震荡。我们的争执又来了,这个说只有15节,那个说明明是16节……

    蒸汽机车被小站人称为“黑撒”,有涂成红色的巨大车轮,司机室是黑色的,敞着一个大大的窗口,车顶有一截长长的黑烟囱。火车开动时发出震耳欲聋的声响,烟囱里冒出滚滚浓烟,在启动和离开的时间里为小站的站台洒下一阵阵“煤渣雨”。

    儿时,火车于我像一位饱经沧桑的老人,在前行中自有一种威严和气势,有一种势不可挡的力量。小站孩子喜欢它也怕它,只能远远看着,不敢靠近。男孩子都想象着自己有一天能驾驶着火车翻山越岭,所到之处大地一片震动。

    十几岁时,我家搬离了小站,再次和火车重逢是上班后的事。

    千禧年,我从运校毕业,被分到了机务段。整备场紧邻办公楼,相距不过几十米。每天都能听到电机启动、风机旋转的“嗡嗡”声,不时还能听到柴油机“咚咚咚”不规则的“心跳”声。窗外,红红蓝蓝的机车来来往往,似一幅流动的风景。春夏秋冬,繁忙的机车在整备线上穿梭变换,似时间的钟摆循环往复,记录着时光。

    我依然喜欢嘹亮的笛声,在空闲时间里凝视形形色色的机车。那些滑动在接触网下的电力机车熟悉又有些陌生。由蓝灰红三色组成的韶山7型机车棱角分明,像一个精巧的“钢铁盒子”。韶山7D型机车则通体大红,线条圆润,似一块红色的卵石。和谐型机车蓝白相映的色彩在夏日里格外清爽宜人。没有蒸汽机车咆哮的巨响,电力机车是沉稳矜持的青年,活力充沛又不显山露水,一副平和宁静的面容。

    楼下行修组的人,工作节奏尤其快。从行修组到整备场之间,草坪上已经踏出了一条小路,从早到晚都有人在这条小路上行色匆匆。他们头戴黄色安全帽,手里握着扳手、万用表或推着自制的钢铁小推车,里面放着轴承、螺栓、大块的铁质配件……荧光绿的防护马甲上总是抹着黑色的油泥,安全帽上、手套上也是黑乎乎一团。他们多半步履矫健,让我想到屋檐下来往穿梭的雨燕。这些机车的检修者大都是二三十岁的年轻人,无论是烈日下还是大雨中,他们都是一顶安全帽,大步流星,或奔跑或疾行,让人感到修车节奏的紧张与忙碌。

    酷暑盛夏,透过窗口,我看到整备场停留的机车上总有人系着安全带在车顶检查。阳光炽烈,车顶是一块滚烫的钢板,那些年轻人蹲着检查车顶受电弓、擦拭瓷瓶,一干就是几十分钟,他们的汗水在阳光下闪烁,像一滴滴璀璨的露珠,明晃晃的,洒在机车和铁道线上。大雨中,我看到有人在整备场挥动信号旗大声指挥车辆,风雨无阻;有人开着小货车不厌其烦,给机车的砂箱上满砂子;有人举着毛刷、从上到下认真地洗刷机车,一台又一台。我的目光,从一台台机车上扫过,锁定在一个个机车上的身影。机车是庞大的,那些身影如此微小,却让人觉得每个身影都是火车上最动人的音符,是风笛最响亮的那一声高唱,是车轮铿锵旋转的动力,是电机轰鸣的磅礴力量。奔跑的火车是一道风景,静止的火车写满了故事,那些故事关于责任、奋斗,关于努力、勤恳,关于一个个人生。

    如今,在我眼中,火车不再是一位威风凛凛的老人,更像一个朋友,载来昨天今天的故事,话语中是勤勉、是慰藉,也是奉献的可贵、辛勤的意义。

    去年,上小学的儿子想去坐高铁。于是,我带他去了西安北站。候车室里宽敞明亮,走下检票口的楼梯,我看到站台旁的动车组。它有着流线型的车身,通体洁白,我总觉得下一刻它会轻盈地游动,在时间的水流里,没有一点阻滞。

    进入车厢,儿子好奇地从玻璃窗向外张望。我也透过车窗看一列列动车组在长长的股道里静立。火车这样的洁白宁静是记忆中不曾有的,我忽然感到自己并不真正了解火车,它带着深深的神秘。

    当动车组从车站驶出,如离弦的箭贴地飞行而去时,我有些恍惚,仿佛未来正以某种方式与往事连接。我问孩子:“你觉得火车像什么?”儿子不假思索地说:“地上的超级飞侠、会飞的汽车人。”

    (新媒体责编:xmtqyd)

    声明:

    1、凡本网注明“人民交通杂志”/人民交通网,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如需授权转载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

    2、部分内容转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电话:010-67683008

    时政 | 交通 | 交警 | 公路 | 铁路 | 民航 | 物流 | 水运 | 汽车 | 财经 | 舆情 | 邮局

    人民交通24小时值班手机:17801261553 商务合作:010-67683008转602 E-mail:zzs@rmjtzz.com

    Copyright 人民交通杂志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复制必究 百度统计 地址:北京市丰台区南三环东路6号A座四层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号:京B2-20201704 本刊法律顾问:北京京师(兰州)律师事务所 李大伟

    京公网安备 11010602130064号 京ICP备18014261号-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1659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