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手机站
  • 微信
  • 搜索
    搜新闻
    您的位置:首页 > 大数据

    中国智慧交通大会在京举行

    来自交通行业的400多名代表参加会议。

    出门前可通过手机查看出行路线是否拥堵,哪种交通工具更便捷;乘车时不再需要排队买票,更不需要带现金……每当这时,我们会深深赞叹时代的进步,科技带来的便利。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这些时髦的热词越来越多融入我们的生活,智慧交通的不断发展带来了更多的获得感和满足感。高新技术的发展日新月异,未来路漫漫,智慧交通将伴着时光的打磨,创造更加高效畅捷的品质出行。

    10月23日,由中国交通报社与腾讯公司联合主办的中国智慧交通大会在北京举行,会议以“与未来同行”为主题,交通运输部总工程师周伟,中国交通报社党委书记、社长蔡玉贺,腾讯公司副总裁江阳、郑浩剑,以及来自交通行业的领导、专家与企业家共聚一堂,展望未来交通的美好前景,探讨中国智慧交通的现状及发展趋势。

    交通运输部总工程师周伟作主旨致辞。

    以智慧交通引领新时代交通运输高质量发展

    交通运输部总工程师 周伟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要建设网络强国、数字强国、交通强国、数字社会。当前,以互联网为代表的信息技术正与交通运输领域深度融合,超级铁路、自动驾驶、新能源车船、无人机(车、船)等智能化交通基础设施和技术装备成为各国竞相角逐的热点,交通出行新模式、新业态、新产业不断涌现并焕发出强大生机活力。

    加快智慧交通发展,对于推动行业高质量发展,满足人民美好出行需要,加快建设交通强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基础设施智能化水平提升 运输服务新业态不断涌现

    近年来,我国智慧交通蓬勃发展,基础设施和装备智能化水平大幅提升,运输服务新业态、新产品不断涌现,治理体系和治理方式不断优化,人民群众的获得感也不断增强。

    一方面,基础设施智能化不断提升交通系统的运行效率。当前,我国国省干线公路网超40%的重点路段、特大桥梁和特长隧道实现了运行状况的动态监测。自动化集装箱码头在青岛港、厦门港、上海洋山港等港口陆续建成并投入使用。截至2017年年底,全国高速公路已建成ETC车道17295条,持卡用户超过6000万。

    另外,运输装备智能化技术创新正加速推进。首批3家自动驾驶封闭测试场地获得认定,国家智能网联汽车(上海)试点示范封闭测试区已建成200个智能驾驶测试场景。无人机在公路巡检、突发事件现场监测已在部分地区规模应用,无人机物流配送正在积极试点。国内首条全自动运行地铁线燕房线于2017年年底投入运行。首艘无人货船项目“筋斗云”也于去年12月在珠海启动。

    客货运输服务创新应用也取得了显著成效。网约车、共享单车、12306铁路联网售票、航空电子客票、海运EDI、物流信息平台等智慧交通项目和系统的服务规模和发展水平均居世界前列。对网约车、共享单车的世界治理难题,还贡献了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让公众获得了实实在在的福利。

    此外,行业协同治理应用正在深入推进。交通运输安全畅通与应急指挥、运输和建设市场信用信息服务,以及道路运输管理、公路治超管理、海事协同监管、统计分析等全国联网系统,在行业管理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去年9月,跨省大件运输并联审批系统实现全国联网。全国重点营运车辆联网联控系统也已建成,超过95%的“两客一危”重点营运车辆接入了联网联控系统。“信用交通”建设初见成效,在强化事中事后监管、推动市场诚信自律方面已发挥作用。

    当前,开放共享的数据资源体系已基本建立。通过政企合作方式建立的“综合交通出行大数据开放云平台”,目前已接入全国25家省市交通运输主管部门,43家包括腾讯、百度、高德、滴滴等在内的企业和机构,开放数据159项,信息服务接口140余项,推动交通运输公共信息资源开放。

    推动基础设施数字化 生产组织自动化

    交通运输部坚持以智慧交通为行业发展主攻方向,聚焦基础设施、生产组织、运输服务和决策监管等领域,推动实现交通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促进交通运输高质量发展,为建设交通强国提供有力支撑。

    通过推进建筑信息模型(BIM)、高分辨率对地观测等技术在项目规划、设计、建造、运维各阶段应用,建立高精度、全要素的三维交通地理信息系统,实现对铁路、公路等基础设施、设备、标志标线等的数字化与动态跟踪。对重大交通基础设施工程实现全生命周期健康性能监测,及时发现和精准处置隐患,节约养护成本,延长生命周期。

    另外,大力发展“互联网+”物流组织新模式,构建覆盖物流链各环节的服务体系,提供国内、国际物流“一站式”“一单式”服务。同时,推动载运工具及作业装备向电动化、自动化和网联化发展,由人工操作向智能控制转变,推动生产组织智能化、自动化,全面提升运输作业效率和管理水平。

    推动运输服务一体化、便捷化也是重要发展内容。推动出行、旅游、住宿、餐饮、娱乐等领域跨界融合,鼓励各类平台型企业为旅客提供个性化、“门到门”的一体化出行解决方案,使出行更便捷。通过倡导共享化理念,提供即时响应、按需获取、随需而变的出行服务,大幅减少私人运输工具拥有量。

    此外,深化行业宏观决策、安全应急指挥、监管执法、政务服务等领域的大数据运用水平,实现铁路、公路、城市公共交通等综合交通运行状况的集成展现、综合评估预测预警等,全面增强综合交通运输协调调度和应急联动能力。同时,推动交通运输许可证件和执法案件数字化,提供一体化在线政务服务,推动交通信用、综合执法信息跨区域、跨部门共享共用,实现一地失信、处处受限,一处违规、异地处罚。

    强化顶层设计 加强跨界协同

    深入推动智慧交通发展,要强化顶层设计,谋划中长期发展。以支撑交通强国为核心,研究移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技术对交通运输业的改造提升作用,分析新的出行方式、物流组织和治理模式,明确智慧交通的中长期发展目标和实现路径。

    一方面,通过推动新一代交通控制网和智慧公路等试点,加快先进信息技术与交通运输融合应用。另外,按照“以高精度应用为核心、以地基增强为支撑、以运输工具为重点”深化北斗系统行业应用,并开展交通旅游服务大数据应用试点,探索开展跨行业、跨地区数据融合应用。

    明确以企业为主体进行技术、服务、商业模式创新,政府侧重战略、规划、政策、标准和治理模式创新的政企定位十分重要。要加强交通、发展改革、工信、公安等部门联动,深化部门协同发展机制,统筹各行业资源,共同推动形成国家层面的引导力量。

    值得注意的是,智慧交通的发展要谨防一窝蜂投入后的经济社会问题。信息资源共享困难、开发利用不足,是长期制约智慧交通发展的问题,必须要打破信息壁垒,消除信息孤岛,推动信息资源共享开放。此外,要充分利用信息技术创新业务模式、优化业务流程、规范管理行为,避免信息技术和交通业务“两张皮”。

    (根据现场发言整理)

    □ 圆桌论坛

    圆桌论坛上,嘉宾们探讨智慧交通发展的现状和趋势。

    打造宜居宜行城市

    本报记者 焦杨

    腾讯公司副总裁江阳致辞时表示,腾讯的优势在于线上连接人与人、人与数字内容以及人与服务,交通运输行业则是通过线下连接人与服务。“打通线上线下,能够提升大众出行体验,让大众有更多的获得感和幸福感。”江阳说,“供给侧和需求侧紧密合作、优势互补,是未来智慧交通发展的必然路径。如果说行业管理部门是从路网规划、系统建设、交通管理等供给侧角度推进智慧交通,腾讯等企业则是从需求侧、用户侧的角度,丰富民众出行选择,提升出行体验。”

    本次会议还设置了两个圆桌论坛,分别探讨“智慧交通助力智慧城市建设”和“公共交通数字化升级”,嘉宾们从不同的角度畅谈了智慧交通发展的现状以及对未来的设想。

    建设智慧城市 提升出行效率

    目前,我国人口城市化率越来越高,城市治理面对诸多挑战。通过智慧交通体系建设,发挥最大的城市交通效能,建立人、车、路、环境协调运行的新一代综合运行协调体系,推动智慧城市建设,才能提高群众出行品质,打造宜居宜行生活。

    “传统的智能交通系统都是战术型的,而智慧交通应该服务更广泛的战略目标。”世界资源研究所中国交通项目主任刘岱宗认为,交通系统如同血液系统一样是维持城市正常运转的基本系统,解决城市拥堵等问题,提高群众出行效率,才能使城市良性运转。

    深圳市一直致力于智慧城市建设,并于去年全面实现公交车电动化。深圳巴士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王慧农介绍,结合互联网技术,深圳巴士集团推出城市公交、定制巴士、巡游出租车、网约出租车、城际客车、旅游包车、微循环巴士、校园巴士等多项业务,打造一体化、多功能的公交服务模式。

    除了这种“全牌照”的经营方式,深圳市很早就开始与腾讯展开合作。据了解,除了应用交通乘车码,深圳市还与腾讯成立联合创新实验室,建设城市神经中枢,打造深圳地面交通云平台和数据系统。未来,该系统将包括大数据中心、公交云平台系统、应急指挥系统、调度系统、监控系统,提高群众出行效率。

    西安市有三条地铁运营线路,共运营91公里,每日客运量达200万人次。面对压力巨大的客流,如何保障市民高效便捷出行?西安市地下铁道有限责任公司副总经理祁国俊介绍,2015年起,西安市引入互联网购票和取票服务,不需排队买票,节省了出行时间,获得了乘客一致好评。去年起,西安市推广移动支付服务,并于今年率先开始了全线网、双离线、先享后付扫码过闸,得到了市民充分认可。目前,每日扫码乘车的乘客达到50多万人,占每日客流量的四分之一。

    “智慧交通的发展不但方便了乘客出行,也提高了企业的运营效率。”祁国俊认为,“利用‘互联网+公共服务’的理念来引导智慧交通可持续发展,还涉及到智慧安检和智慧运维、智慧调度等。下一步,我们将设定乘客出行全场景的数字化服务,为乘客提供便捷、绿色出行。”

    NFC手机刷卡业务在上海逐渐受到乘客青睐。上海公共交通卡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张弛介绍,上海市不但推出了交通乘车码,而且与华为、小米、苹果等公司进行合作开展NFC手机刷卡服务。目前,NFC和二维码模式在上海公共交通领域应用已占20%。

    升级服务能力 提高运维水平

    通过大数据预测客流,智能调度运力,交通行业不断向数字化、智能化、智慧化发展,升级服务能力,提高了企业运营水平。

    每逢节假日时,车站候车排队的客流较大,人为管控限流,往往让乘客不满。杭州市地铁集团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沈林冲认为,利用数字化技术提供信息通达和有效疏导,给企业运营维护带来了极大便利。“我认为运输系统的价值有三个要素,即安全、准时、舒服。”沈林冲说,利用数字技术让运输系统处于一种实时感知的状态,及时分析,提出应对建议并及时启动,提高企业服务水平,满足群众美好出行需求。

    广州市公共交通集团每天收到500亿条目的海量数据,包括乘客信息、车船状态信息、司机行为信息等。广州市公共交通集团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张海燕认为,大数据引领了公共交通行业向精细化管理发展,对企业内部来说,应该利用这些数据进行资源优化、设备管理,以及司机安全行为管理。对于企业外部来说,要利用大数据分析乘客出行需求,提供一些定制化服务。

    “由于乘客是常规刚性出行,我们可以通过大数据分析他的出行习惯和需求,提供新型服务模式。例如,未来除了匹配公交资源,还可以建立公交社区,为沿线乘客提供如订餐等常规服务,打造‘城市移动客厅’,实现公交车上的美好生活。”对于未来的公交服务,张海燕充满信心。

    交通运输部公路科学研究院中交国通智能交通公司董事长、研究员孟春雷认为,公共交通的数字化升级需要做好三个结合,包括交通基础设施,例如场站、线网等,载运工具,以及用户终端。同时还要通过互联网提升交通的承载能力、便捷性、安全水平。此外,要发挥互联网公司在宏观分析和微观分析具有双重能力的优势,最大限度提升数据能力。

    “对乘客来说,除了支付关注方面之外,还需要知晓车辆行驶轨迹。如果把更精准数据和范围更广的数据能够整合到一起,那我们就会做出更好的决策,包括调度、线路规划等,提升群众出行满意度。”国家发展改革委综合运输研究所城市交通运输研究中心主任程世东说,大数据分析还可以用来对企业进行相关考核。以深圳为例,行业管理部门通过大数据得出的结果,考核企业服务水平,并与政府补贴挂钩,激励企业提供优质服务。

    □ 大咖建言

    智慧交通应用还将面临什么样的瓶颈和新发展,有哪些问题值得继续思考?关于提高便捷出行,发展智慧交通,专家们还给出了建议,供行业管理部门以及业界同行参考。

    王慧农:

    信息和数据要高度协同化,智慧交通要避免形成数据孤岛,将数据互联互通和开放共享。同时,应注重城市交通绿色化,城市交通规划设计和服务模式的现代化和人性化,以及智慧交通技术和管理的智能化。

    祁国俊:

    网络安全和信息安全也是值得注意的一点。随着数据量越来越大,个人隐私信息如何合法采集和合规使用,以及政策、法规和技术如何统一协调推进智慧交通的发展,也是需要我们不断探索和思考的问题。

    张弛:

    对整个智慧交通重点组成要有清晰的顶层设计,把每一个组成部分的框架梳理清楚并形成相关的行业规范和标准来进行统一的部署。同时,也要处理好规范和创新发展的关系,随着人脸支付、5G技术发展,传统的一些行业标准的优势不复存在,如何应对新的发展趋势,怎样将先进技术应用于互联网?这些都需要得到各方面的支持。此外,不论是政府管理部门还是运营企业、科技企业,大家都要致力于构建一个合理健康发展的生态,这是数据可持续化、智慧可持续化的基础。

    刘岱宗:

    未来交通发展包含自动化、电动化、共享化、多模式化,这“四化”并不能割裂。其实,公共交通的上一阶段强调的公益性属性,也就是价格低且保障顺畅出行。然而以目前欧洲、巴西这些非常发达的公共交通系统的地区和国家为例,市场份额里有50%是民营企业介入公共交通,提供增值服务。我国未来是否要提供类似的增值服务,吸引中高收入群体选择公共交通出行,也是下一步值得思考的问题。

    □ 专家观点

    腾讯公司副总裁郑浩剑。

    向产业互联网转型 助力数字交通建设

    腾讯公司副总裁 郑浩剑

    互联网的下半场属于产业互联网,而公共交通行业是腾讯进行产业互联网探索的重要领域之一。腾讯将致力于通过数字技术助力产业升级,连接消费者和产业,创造巨大的社会价值。

    过去的20年,腾讯已经在云服务、人工智能、人脸识别、安全等很多方面作了探索,腾讯希望能够通过在科技方面实践的成果,助力智慧交通建设。腾讯将以积极进取的姿态面对交通产业和互联网的融合趋势,主动进化,扮演好“连接器”和“生态共建者”的角色。

    截至目前,腾讯在智慧交通领域作了初步探索和实践,以云计算和大数据为基础,推出乘车码、定制公交、智能出行助手、城市神经中枢等产品。其中,乘车码支持先乘车后付费,应用于公交、地铁等多个支付场景,在全国拥有超过5000万用户,并且覆盖100多个城市。乘车码还开展了微信车票功能,许多公交企业将微信车票奖励给乘客,吸引乘客选择公共交通出行。

    腾讯还积极与航空领域进行结合,并与深圳航空合作,推出“深航码上飞”小程序,希望从乘机前、乘机中、乘机后全方位融入大数据技术,方便用户乘机。

    为了满足多人出行情况,腾讯还在探索出行服务和定制服务。目前,腾讯在郑州初步尝试智慧出行助手,通过实时公交、地铁播报线路规划,让乘客实施掌握线路运营情况,提高出行效率。定制公交则根据乘客需求以及客流情况定制公交路线,多人成团,精准规划城市交通需求,以满足差异化出行服务创造更多收益。

    此外,腾讯还推出了城市神经中枢,集合全城实时交通数据,经过智能计算分析,并通过可视化展示,实现城市交通智能治理的新型管理。例如,人群拥堵时,通过大数据分析如何调整运力,如何规划动态路线,以及如何制定疏导方案。这样的一个分析不仅仅是总体概念的分析,而是通过微信直接连接到用户,与用户进行联动,解决交通拥堵等问题。

    一切才刚刚开始,未来,腾讯将把基础工作做扎实,作为数字化交通的助手和行业一起努力和分享。

    牵引动力国家重点实验室新型轨道交通技术研究所副所长邓自刚。

    中国“超铁”领跑未来交通

    牵引动力国家重点实验室新型轨道交通技术研究所副所长 邓自刚

    现阶段,智慧交通已经惠及群众的日常出行,如共享汽车提供便捷、共享的出行服务,电子车牌助力实现不停车收费,腾讯乘车码使公交支付更方便等。展望未来智慧交通,应在立足缓解交通拥堵、提高安全保障的同时,更多关注效率、服务、交互、环保与基础设施智能化等多目标的协同发展。

    真空管道磁浮挑战更高速度

    速度是效率的体现,也是社会发展的主题之一。当前我国已迈入建设交通强国的新时代,智慧交通发展面临的一项重要挑战就是提升速度。发展真空管道磁浮,即“超级高铁”,将悬浮技术与真空管道技术结合,通过悬浮支撑、电磁推进和低压环境创新来提高列车运行速度、降低系统运行能耗,将成为未来地面轨道交通迈向更高速度的必然选择。

    根据研究,真空管道磁浮在低气压环境下速度可大于每小时1000公里,不受环境与天气约束,且双向管道有助于降低事故发生率,真空环境也将降低系统能耗和气动噪声,具备安全、高速、准时、环保等优势。

    我国真空管道磁浮方案依托我国原创的高温超导磁悬浮技术,发展真空管道高温超导磁悬浮,还兼具导向自稳定、无需主动控制、节能等特点。目前,西南交通大学已建成首个真空管道高温超导磁浮交通试验系统,正在建设真空管道高温超导磁悬浮试验平台。根据超高速真空管道磁浮发展规划,一期将用5—10年时间建成开敞式高温超导磁悬浮列车,时速达600公里;二期将用10—15年时间,建成超高速真空管道高温超导磁悬浮列车,时速达到1000公里。

    “互联网+”提升出行体验

    乘坐在真空管道中行驶的超级高铁,会不会因为无法欣赏沿途风景而降低出行体验?当然不会。未来车厢内,利用互动式多媒体,即在传统媒体上基础上加入交互功能、通过交互行为并以多种感官来呈现信息的崭新媒介形式,包括电子沙盘、互动橱窗、多点触控桌、全息投影等,乘客将获得更好的出行体验。

    超级高铁的运行和调度也将更加智能化,在具备速度的同时兼具智慧。基于人工智能,超级高铁可实现智能动态调度、智能协同控制、智能换乘调度、智能故障诊断等功能,以及从全路网角度进行列车调度,在安全高效运营的同时,提升系统应急决策和处置能力。另外,借助互联网技术,还将实现智能售票、智能监控、智能导航等智能客运服务。

    在构建超级高铁用户出行场景时,腾讯等互联网企业可以在移动支付、大数据、人工智能数字娱乐、社交服务等领域展开深入的数字化合作,包括Wi-Fi服务、休闲文化娱乐新闻资讯、在线点餐、特色电商、联程出行、智慧零售等站车一体化、线上线下协同的出行服务。

    生态联盟集成智慧交通的技术、项目、人才和市场资源,提升城市智慧交通创新能力。

    中国智慧交通生态联盟正式成立

    截至目前,腾讯公司已和各地交通管理部门、公交集团、地铁集团和交通卡公司等行业主体,在全国100多个城市实现智慧交通项目合作落地,产品模块包含乘车码、智能出行助手、定制公交、城市神经中枢等,为城市居民提供便捷的智慧乘车服务,助力城市公共交通发展提升运行效率。本次大会上,腾讯公司携手国内智慧交通产业的主要应用城市、知名企业、相关机构等单位共同发起并成立中国智慧交通生态联盟(简称生态联盟)。

    生态联盟简介:

    生态联盟集结国内智慧交通产业多个纬度共同发起,以科技手段助力交通强国建设和发展。生态联盟通过政、产、学、研紧密交流与合作,集成智慧交通的技术、项目、人才和市场资源,以创新平台驱动跨界融合,提升城市智慧交通创新能力和科技成果转化能力,同时推动出行服务智能化、定制化发展,提升人民群众的幸福感。

    生态联盟规划:

    成员单位为全国主要城市的公共交通企业及腾讯公司,以智慧交通解决方案服务全国数亿用户,以云计算、大数据等技术创新推动交通产业增效升级,致力为成员单位搭建产业交流与合作的服务平台,构建开放融合、共治共享的智慧交通服务体系。

    会上,腾讯与深圳航空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双方将在智慧航空领域发力,以“深航码上飞”小程序为基础,深入旅客出行和服务环节,打造数字化乘机体验。同时,双方将探索实现人脸技术在旅客身份识别领域的深度应用。

    (新媒体责编:wb001)

    声明:

    1、凡本网注明“人民交通杂志”/人民交通网,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如需授权转载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

    2、部分内容转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电话:010-67683008

    时政 | 交通 | 交警 | 公路 | 铁路 | 民航 | 物流 | 水运 | 汽车 | 财经 | 舆情 | 邮局

    人民交通24小时值班手机:17801261553 商务合作:010-67683008转602 E-mail:zzs@rmjtzz.com

    Copyright 人民交通杂志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复制必究 百度统计 地址:北京市丰台区南三环东路6号A座四层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号:京B2-20201704 本刊法律顾问:北京京师(兰州)律师事务所 李大伟

    京公网安备 11010602130064号 京ICP备18014261号-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16597号